当前位置: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专项规划

喜德县县城总体规划调整


来源: 时间:2017年06月09日 点击率:打印】【关闭】 【内容纠错

 

  项目名称:  喜德县县城总体规划调整

  设 计 号:  07063-1

  委托单位:  喜德县规划和建设局

  承编单位: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  甲   级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  0 8 1 1 2 4

  院    长:  樊  晟    MBA、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总工程师:  毛  刚    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责任总工:  韩  华    副总规划师、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所    长:  王国森    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高黄根    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项目主持人:盈  勇    副总师、注册规划师

  项目参加人:陈  东    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曹  利    硕士、注册规划师

  陈  亮    硕士、注册规划师

  任  锐    硕士、注册规划师

  吴  勇    助理规划师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 1

  一、项目缘起和项目任务 1

  二、喜德县基本情况 1

  三、规划依据和期限 3

  四、2001版总体规划回顾及评价 3

  第二章  县域空间发展战略概念性研究 4

  一、发展条件分析 4

  二、战略定位 5

  三、县域空间发展战略 5

  四、光明-冕山重点城镇发展带的发展导向 5

  五、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7

  第三章  县域基础设施战略规划 7

  一、综合交通规划 7

  二、电力规划 9

  三、电信规划 10

  四、邮政规划 10

  五、给水工程规划 11

  六、排水工程规划 12

  第四章  县城用地布局调整 12

  一、人口规模预测 12

  二、城镇规划区范围、城镇性质、城镇规模 13

  三、远景用地发展构想 13

  四、远期用地布局 14

  第五章  县城道路交通规划 15

  一、县城道路交通现状 15

  二、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5

  第六章  县城管线工程规划 17

  一、给水工程规划 17

  二、排水工程规划 18

  三、电力工程规划 19

  四、电信工程规划 20

  五、有线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20

  六、管线综合规划 21

  第七章  县城消防规划 21

  一、现状及问题 21

  二、规划原则 21

  三、消防规划 21

  第八章  县城风貌规划 23

  一、喜德县城城市风貌现状概况 23

  二、风貌规划目标 23

  三、城镇风貌总体构架 23

  四、重点地段景观风貌规划 23

  第九章  防灾规划 25

  一、防洪规划 25

  二、消防规划 25

  三、抗震防灾规划 25

  四、地质灾害防治 26

  第十章  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卫设施规划 26

  一、规划目标 26

  二、环境保护措施 26

  三、环卫设施规划 27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项目缘起和项目任务

  2007年8月受喜德县人民政府委托,四川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喜德县城的城市规划工作。通过现场踏勘、交流沟通,双方认识到:

  1、“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喜德县社会经济面临新的形势,迫切需要从县域空间把握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格局。

  2、上版《喜德县城总体规划》(2001年)实施以来,需要依据新的形势进行审视,迫切需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视野。

  3、城市新区建设即将全面启动,以突破长期以来城市发展束缚在旧城的局面。

  4、城市旧区建筑风貌特色缺失、迫切需要以彝族民族文化为灵魂重新塑造人居环境、城市形象。

  因此,本次规划的任务是:在总体规划层面,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出发,通过县域空间发展战略概念性研究,作出县城总体布局调整方案;在详细规划层面,对城市重点地区开展详细规划设计。具体为以下内容:

  (一)总体规划调整

  1、县域空间发展战略概念性研究

  2、县城总体布局调整

  (二)详细规划

  1、控制性详细规划

  2、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3、商业街、文化路街道风貌设计

  4、新区“迎宾大道”及两侧建筑风貌设计

  5、中心结(电影院-孙水河)的街道民族特色风貌设计

  6、东沟河及两岸景观设计

  7、滨河绿地景观规划

  8、节点规划设计:新区广场、光明大道国税大楼前三岔口、丰谷火把液前三叉口

  二、喜德县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喜德县位于四川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11′36″-102°42′56″。北纬27°53′15″-28°31′12″,北距省府成都483公里,南距州府西昌78公里,距108国道28公里,距西昌机场79公里,成昆铁路横贯县境83公里,设有10个火车站。北与越西交界;东及东南部与昭觉接壤;西及西南部与冕宁县、西昌市毗邻。县城坐落在海拔1843米的洪积坡上,城区呈扇形分布,有“扇城”之称。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2、地形地貌

  喜德县地处大凉山与小相岭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地形以中山为主,占总面积的75%。最高海拔4500.4米,最低海拔1580米。主要山脉有瓦吉木梁子、红莫梁子、玛姑梁子等。境内主要河流为孙水河、热水河、东河、西河、尼波河,水能蕴藏量18.64万千瓦。

  喜德县地处西昌-冕宁安宁河地区,地震频繁,境内主要有西昌-安宁和则莫河断裂带。根据中国地政烈度区划图(1990年),喜德属地震烈度七度区。

  3、面积人口

  全县幅员面积2206平方公里,有常年耕地22.04万亩,森林覆盖率25.8%,天然草场100余万亩。辖24个乡镇(7镇17个乡)、169个村、3个社区,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16.36万人,其中彝族总人口的87.47%,属典型的彝族聚居县。农业人口149327人,占总人口的91.2%。

  4、自然气候

  喜德属低纬度高海拔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干燥,夏凉湿润,年均气温14.1℃,气温日较差11.9℃,最高年降雨量1231.4毫米,最低年降雨量798.3毫米,年均日照2053小时。

  5、矿产、农林资源

  矿产资源主要有硅、铁 、花岗石等,其中硅矿储量大、品位高;有天然草场114.16万亩,林地1 40万亩;畜禽品种主要有猪、牛、羊、山地乌骨鸡等;粮食作物主要有马铃薯、玉米、小麦、荞麦、燕麦等;林产品主要有花椒、核桃、苹果、梨、白蜡虫、贝母、茜草、天麻、党参等。

  6、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喜德县,彝语称“夕夺拉达”意指制造铠甲的地方;是现代彝语标准语音所在地,是彝族漆器的发源地之一。喜德县历史悠久,现代考古表明,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存;先秦时为西夷居住地;西汉至隋、唐,属越西郡台登县;唐末及宋属大理地方政权辖地;元属建昌路之苏州;明属宁番卫冕山千户所;清置宁远府,改台登县为冕宁县。1952年8月,西康省人民政府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划西昌红莫妈姑彝族自治区和冕宁县第四区(靖远区)合并置县,并于1953年2月25日正式成立喜德县人民政府。

  喜德旅游资源丰富,以一山(小相岭)、一泉(阳光温泉)一风情(彝族风情)为重点。有奇峰异岭相衔、冰斗湖泊相接的小相岭风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水温为42—54℃的公塘子温泉,属低矿化、重碳酸、硫酸盐、钙镁型,对人体皮肤病、神经衰弱、风湿、解除疲劳等有极好疗效,被誉为“攀西第一汤”;有四季常绿、碧涛万倾被誉为“创世壮举”的东西河飞播林区;有规模宏大、洞中套洞,曾是国民党胡宗南残部在大陆负隅顽抗最后一战之地的则莫溶洞;有洞深不见水,只闻水轰鸣的则约响水洞;有建于明代,时为古南方丝绸之路重要驿站的登相营古堡;有古濮人的五合大石墓群和孙水河左岸二级台地上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迹等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有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漆器工艺”, 具有造形多样、笔法细腻、色泽对比强烈、华贵绚丽的纹饰和优美的造型浑然一体、和谐统一、民族风格浓郁等特征。位于喜德瓦吉木的成都军区高原山地合同演习基地,在我国目前属于唯一能够开展旅游活动的军事演习区。

  三、规划依据和期限

  1、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喜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4)喜德县城总体规划(2001年)

  (5)本次规划收集到相关资料

  2、规划期限

  (1)县域空间发展战略概念性规划研究立足于城市化稳定态的实现期;

  (2)县城总体布局调整:远期2020年,远景2050年。

  四、2001版总体规划回顾及评价

  1、编制情况

  2000年7月,喜德县人民政府委托攀枝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喜德县城总体规划》,2001年9月完成。2006年 月四川省建设厅以川建    号文批准《喜德县城总体规划》。

  2、主要内容

  (1)规划期限:2000-2020年

  (2)城市性质与规模:

  性质: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规模:2010年2万人,建设用地1.31平方公里;2020年3万人,建设用地2.41平方公里。

  (3)规划区范围:

  旧城以东、西山脚为界,新区向南发展,以孙水河为界。

  (4)功能分区:

  ? 以铁路线、铁路客运站、货运站用地为主的对外客货运交通区

  ? 新区西侧以深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 两条高压走廊形成的三角地作为对外商品交易,物资交流的商贸区

  ? 以行政办公、广场、沿街商业形成新的县城中心区

  ? 各街坊形成的生活居住区

  3、评价

  (1)有利地控制新区建设。

  (2)从区域发展分析不够,使得喜德的地位及定位彰显不足。

  (3)城市特色塑造不够鲜明,对地理环境利用不够充分。

  第二章  县域空间发展战略概念性研究

  一、发展条件分析

  1、面临的机遇——外部宏观经济条件分析

  (1)科学发展观-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

  “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全面树立和深入贯彻,统筹区域发展是其基本手段之一,西部大开发是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举之首,其自2002年实施以来,正逐步转向重点区域、重点地带开发。“十七大”明确要求:“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

  (2)四川省-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四川省作为人口大省、资源大省、经济大省,历史以来在中国西部乃至全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四川省九届四次全会确立全省工作总体取向: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总体目标: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3)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区-西昌(极核)

  攀西地区是四川及国家重要的资源富集区,将建成世界即的钒钛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西部地区冬季阳光休闲旅游胜地和四川重要的特色农业产品基地,将建成国家级的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示范区,成为全省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区域增长极。西昌作为攀西地区腹心地带的极核城市,将成为凉山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区的核心,是凉山州六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南融、北进、东拓、西开、中聚“全方位发展战略的中心舞动点。西昌市顺势提出了构筑大西昌经济圈的战略构想,即以西昌为中心,以与西昌地理、经济联系密切的周边县城为支撑点高速高等级公路、成昆铁路为发展轴的关联度高、辐射能力强的经济区域。

  2、内蕴的动力——内部社会经济条件优势分析

  (1)区位分析

  1)喜德县处于国家和四川省战略资源富集区-攀西经济区(资源优势)

  2)喜德县处于国家和四川省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聚集大区(政策优势)

  3)喜德县处于西昌经济圈的紧密圈层(地理优势)

  4)喜德县处于国家干线铁路上且紧邻干线公路交通。成昆铁路穿越县境内83公里,紧靠108国道、雅攀高速公路(交通优势)。

  (2)内生资源优势

  1)土地资源充裕。全县有常耕地20.6万能亩,林地169万亩,天然草场114万亩,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极大。

  2)光热资源充足。年均气温14℃,最大气温日较差24.8℃,年均日照2028小时,常年无霜期225天,种养条件好,有利于发展特色产业。

  3)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军事基地等极具开发价值。

  4)人力资源丰富。农村剩余劳动力达2万人以上。

  3、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条件分析

  (1)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喜德县无国道省道,县域道路密度极低,尽管喜德县是凉山州离西昌市区最近的县城,有六个乡镇环抱西昌,但受县境内红莫梁子山脉的阻隔,县城没有直接与西昌城市相接的干线道路,大大削弱区域中心城市西昌对喜德的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也制约喜德县域经济融入西昌经济圈。

  (2)发展观念落后

  在长期贫穷落后的历史时期中,广大干部群众头脑中逐渐积淀生成一种特有的牢固的“欠发达文化观念”。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能够忍辱负重,善解人意,宽容大度;另一方面又表现出较为突出的消极特征。就人格特征讲,较为自卑;就心理特征讲,依赖性强;就思维特征讲,标准低;就行为特征讲,懒惰松散;就价值特征讲,不重人才。

  (3)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低

  三次产业结构仍处于三分格局,工业产品多为初级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农业仍处于传统生产方式阶段,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较低。城镇化率只有13.0%,城镇空间规模小,难以承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4)扶贫攻坚、就业保障压力大

  贫困人口数目大,大多居住在自然环境恶劣的高山和二半山地区,脱贫难度大,脱贫基础不稳固,极易返贫。

  二、战略定位

  西昌经济圈紧密层以彝族母语文化为主题的新兴观光度假旅游目的地、攀西资源型产业配套基地、成昆线上的彝乡明珠。

  三、县域空间发展战略

  1、县域空间发展战略布局

  由于受自然地形条件和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等条件的制约,喜德县虽然紧邻西昌,却长期处于西昌经济圈的边缘化地位。因此,喜德县县城空间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扭转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以我为主,充分利用空间发展机遇,将边缘区位转化为边际优势。

  在交通方面,打通与西昌市的直接联系干道,加强与昭觉、越西等周边县市的交通联系。在县域范围内,完善重要乡镇之间的联系道路,形成完整的“井”字形道路交通网络,解决制约喜德县发展的交通瓶颈。

  在城镇和产业发展方面,受西昌经济极核的吸引和规划道路交通骨架的影响,形成“三带一区”的空间发展结构。“三带”为光明-冕山重点城镇发展带;环西昌产业带;水电、生态产业带。“一区”为小相岭风景旅游区。

  (1)光明-冕山重点城镇发展带(详见 四、光明-冕山城镇重点发展带的发展导向)

  (2)环西昌产业带

  利用紧邻西昌近郊的区位优势,发展为西昌市服务的配套产业。主要有:红莫特色农牧业加工园;红莫温泉休闲度假产业;西昌北郊农业观光旅游区、终老产业区(公墓、疗养院、老年公寓等)。

  (3)水电、生态产业带

  充分利用尼波到米市、东河一带的林木生态资源优势,结合米市水库、东河水库的开发建设,发展水电能源、生态观光旅游等产业。

  (4)小相岭风景旅游区

  包括小相岭自然风景区和登相营古驿站、灵关古道历史人文景点两部分,是喜德县“一山一泉一情”旅游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2、县域空间发展战略行动策略

  优先打造小相岭风景旅游区;

  重点发展光(明)冕(山)城镇综合产业带;

  积极推进环西昌产业带、东部水电、生态产业开发区。

  四、光明-冕山重点城镇发展带的发展导向

  现状光明(县政府所在地)、拉克、冕山镇位于喜德县孙水河平坝地区,且沿县域主要干道和成昆铁路分布,对外交通便利。其中光明镇是喜德县城区所在地;冕山是喜德县工业重镇,也是进入小相岭风景区的必经之处;而拉克位于两镇之间,相互距离较近。从现状城镇发展来看,光明、冕山、拉克都是喜德县重点乡镇。因此,根据喜德县县域城镇发展现状格局、自然地理、交通状况及前期发展趋势,规划确定光明、拉克、冕山沿成昆线区域作为喜德县城镇重点发展连绵区,并提出相应的城镇发展和产业布局导向。

  1、光明(县城区)

  (1)现状问题

  现状建成区地形复杂,用地局促,布局混乱,无法满足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空间的需求。并且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薄弱。城镇空间和文化生活缺乏民族特色。县城对人口和产业的承载能力不足,吸纳能力未充分挖掘体现。

  (2)优势条件

  一直以来,光明镇是喜德县城区所在地,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相对于其他城镇,人口规模最大,具有较便捷的对外交通联系。虽然现状城区地形高差大,但沿孙水河仍有较宽阔平坦的用地拓展空间。城区以西的“阳光温泉”是县城主要的旅游度假和接待的场所。

  (3)城镇发展导向

  规划利用旧城区南部沿孙水河的平坝地区作为县城未来空间拓展的新区,提高县城吸纳和承载能力。新区着力打造县城行政、商业、文化和居住中心,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并且结合“阳光温泉”度假,发展特色手工艺品制造观光,打造县城旅游服务基地。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为一体,共同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城市风貌。

  2、拉克

  (1)现状问题

  镇区现状用地规模小,缺乏明晰的城镇功能和二三产业,属于自然型农业城镇。但是农业技术落后,产量不高,农业发展缓慢。

  (2)优势条件

  有较宽阔的农林用地,有一定的农业物质基础,利于未来发展特色农业。靠近县城,毗邻县道,便于农产品对外输出和市场体系的架构。

  (3)城镇发展导向

  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创建喜德县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园。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如花椒、无公害马铃薯、特色水果的种植生产等)。镇区拓展用地空间,重点建设成农产品基地配套服务区。

  3、冕山

  (1)现状问题

  现状小规模工业企业较多,分布零散。工业企业设施老化,工艺落后,污染严重。工业发展缺乏良好的规模效应和完整的支撑体系(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配套、污染治理等),大多“各自为政”。生产生活条件恶劣。

  (2)优势条件

  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以工代赈,能起到带动地方经济的作用。作为小相岭风景区的必经之处,便于发展相关的旅游配套产业。

  (3)城镇发展导向

  建设冕山工业集中区,引进规模化、技术质量高的企业,工业向园区集中,便于统一管理和污染达标治理。建设冕山生活居住组团,不仅为工业配套也提供小相岭旅游配套服务。镇区空间格局和交通组织考虑工业与生活、旅游的相对分离,减少相互干扰。

  五、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为促进县域城乡的整体协调发展,规划对县域空间的保护利用实施空间分区管制,一方面为县域城镇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城乡区域统筹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1、重点发展区

  沿成昆线,从冕山镇至县城区域,是喜德县的重点开发建设区。该区域的开发建设必须先编制规划,并按法定程序审批通过后方可建设。城镇建设应当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空闲地,确需扩大的,应首先利用非耕地或劣质耕地;区内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区内因生产建设等造成破坏的废弃工矿用地,应及时恢复或转换利用。

  2、城镇引导区

  主要包括县域主要公路(县道)和孙水河沿线的乡镇建设区域。城镇开发建设均应按国家《城市规划法》、《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条例的要求,进行开发建设和管理。同时应充分协调好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3、河流水系保护区

  (1)饮用水源保护区

  喜德县域城乡用水主要取自河流、水库等地表水。而且拟建的东河水库是西昌市区的重要水源之一。各城镇在总体规划中,已明确的城镇主要给水水源、取水口及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应严格按省、市饮用水源保护条例要求对已划定的水源保护区实施保护。

  (2)河岸整治与保护区

  喜德县主要河流有孙水河、东西河、深沟河与米市河等。拟建的米市水库以生态、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规划应在保水固土、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水资源。应杜绝工厂、企业对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入河流水体。对于城镇滨河岸线,应考虑生态河堤及滨河景观的塑造,使其与城镇发展形成互动的态势,提高城镇环境、景观与经济、社会效益。

  4、风景名胜区

  喜德小相岭风景名胜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应严格按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和已经法定程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管理和保护。风景名胜区应以植被培育、保护为主,可按规划合理有序开发。此外,针对县域内的历史遗迹和地貌奇观,如则莫溶洞、则约响水洞、五合大石墓群等,应遵循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

  5、自然保护区

  被誉为“创世壮举”的东西河飞播林区和尼波天然林区,应严格按照《飞播林保护条例》、《森林法实施条例》、《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条例的要求实施管理保护,严格禁止采石、挖沙、毁林开垦等开发建设行为。

  6、乡村空间管制区

  乡村聚落分布与空间配置,本着因耕地远近、地形地势和交通条件而适度集聚的原则,以农业产业化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等级配置为手段,积极有序地引导农村居民点合理集聚。并按农田保护区、非保护区农田和农村发展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建设范围和人均指标。引导地处平坝、丘陵和山区农民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自身自然条件进行农业生产;控制工业企业的数量和规模,用地保持以自然环境和绿色植被为主的特征。

  按照乡镇撤并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区域支线公路的通达工程。要兼顾过境公路的畅通性和农村居民出行的便捷度,引导乡村居民点沿公路一侧纵发展,避免沿公路两侧带状发展,防止公路街道化。

  7、交通干线及高压走廊管制区

  规划结合现状,对喜德县成昆铁路路段和重要交通干线,应实行交通干线及高压廊道管制,保证交通干线本身的畅通及其两侧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通道和生态廊道。

  第三章  县域基础设施战略规划

  一、综合交通规划

  1、县域综合交通现状

  (1)铁路

  成昆铁路是喜德对外联系最为重要的交通通道,它贯穿喜德全境共83公里,设有10个火车站,但有7个火车站不通公路,未形成运输网络,使火车运输便宜的优势受到极大的制约。

  (2)公路

  全县公路总里程为509.12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县道182.71公里,乡道118.20公里,村道公路208.21公里。按技术等级分,有三级公路19公里,四级公路53公里,其余均为等外公路。按路面类型分,有沥青表处路面58公里,其他均为天然泥土路面。全县公路密度为23.06公里/100平方公里,每万人拥有公路33.49公里,均低于全州平均水平。全县24个乡镇已100%全部通公路,全县169个村仅有50个村通公路,占总数的29.58%,通村公路路基100%属等外级公路,路基宽度4m左右,路面100%属天然泥土路面。通村公路缺乏挡防及桥涵排水设施,因喜德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县乡二级财政无力将养护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故农村公路长期处于晴通雨阻的状态。

  喜德县境内没有国、省道公路通过,仅有两条县道四级公路。全县公路西部相对较密,东部较疏,主要集中在县城光明镇、冕山、两河口一带,林区专用公路主要集中在红莫片区的东西河飞播林区。现状通往米市片区的主骨干县道为断头路。

  现状分析:喜德距离州府距离较近,在西昌的直接经济辐射圈之内,但由于喜德为国家重点扶贫县,乡两级财政吃紧,而县域内地形70%为中山,道路等基础设施修建的技术难度和成本较高,所以现状与西昌只能是通过泸沽、礼州这样的“边缘”交通、“边缘”经济的形式来联系,从而一直制约着喜德经济的发展。所以急需要寻求一条与西昌直接联系的通道,以接受“直接”的经济强辐射,实现喜德经济“又好又快”、跨越式的发展。

  其次,虽然喜德境内无国、省道通过,但县域西侧有雅攀高速和国道108线贯穿南北,南侧有省道307线连接东西,东北和东侧有省道208线经过,且距离县域边界都在10公里左右,所以喜德具有很好的对外交通潜力和区位优势。

  综上可以看出,喜德县现状公路路网发展不平衡,没有形成网络,现状技术等级低,亟待需要形成公路的骨干网,形成良好的对外交通关系。

  (3)航空

  喜德县境内没有机场,距西昌青山机场60公里,在汽车一小时圈内,交通便利。西昌青山机场等级4D,全年具备适航条件,可起降B747-300等大型客机,是进入喜德乃至整个凉山州的重要交通通道。

  2、发展目标与策略

  (1)发展目标

  建设一个满足喜德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协调的、可持续的、人性化的、高效的、多方式联运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 建成与西昌、越西、冕宁、昭觉的快速对外交通系统。

  ? 建成以通往乡镇为骨干,连接村组为辅助的道路网络系统,力争实现全部的乡村通公路。

  ? 做好多方式联运的协调、换乘工作,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的综合交通体系。

  ? 建成专用或等级较高的旅游道路系统,积极为旅游发展提供便宜的基础设施条件。

  (2)发展策略

  ? 采取“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策略

  ? 近期采取“远近结合、量力而行、分期分段”和“自筹资金与争取上级主管部门补助资金相结合,以国家补助资金为主”的策略

  ? 采取“以县道、乡道建设为重点”的策略。改善县乡道路交通状况,实现全县公路网络化格局

  ? 采取“围绕中心向周边辐射”的策略。在建好县道、乡道的同时,围绕县城、中心集镇和省道、县乡公路向周围村庄延伸,避免断头路

  ? 采取“支持经济发展重点”的策略。要围绕重点工矿企业的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3、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1)铁路

  喜德的铁路的客货运输,应积极做好场站、物流中心的建设、以及交通方式转换和旅客换乘的衔接工作。

  (2)公路

  喜德境内将形成“两纵两横”的主骨架公路网;形成以通往乡镇为主,连接村组为辅的农村公路网络系统,力争实现全部的乡村通公路。

  两纵:一纵,起于西昌,经北山、西河、红莫、则约、光明、拉克、冕山,至越西。二纵,起于省道307线,经东河、额尼、洛哈、米市、依洛、两河口、且拖、光明、贺波洛,接省道208线。

  两横:一横,起于泸沽,经冕山、拉克、则约、光明、且拖、两河口、巴久、洛莫,接省道208线。二横,起于礼州,经红莫、西河、热柯依达、洛哈,接省道307线。

  (3)航空

  西昌青山机场距喜德60公里,未来喜德至西昌的快速城际打通后,出行的距离和时耗将大大缩短,交通条件便利,应积极组织好航空和公路间的换乘衔接,充分发挥航空资源的方便和快捷。

  二、电力规划

  1、现状及存在问题

  (1)用电量

  截至2006年底,喜德全县年发购电量10100万kW?h,售电量为8735万kW?h,人均用电量为533kW?h/人?年,其中县城售电量为5390万kW?h,县城生活用电量为810万kW?h,城镇人口人均用电量876kW?h/人?年。

  全县最大用电量8735万kW?h,最高负荷达到1.79万kW。

  (2)电源状况

  全县以小流域梯级开发的水电站及国家电网为主。

  县境内已建了水电站24处、44台、25530kW。除西礼灌区在鲁基乡依洛河所建依洛一、二级电站,装机容量1800kW,及西昌电力局在东河下游所建东河一所、二所、三所、四所四级电站4 台2000kW外,喜德县已建水电站18处、36台、21730kW,占全县可开发量的17.06%。在建电站2处、7台、3780kW。

  (3)电力网络现状

  喜德县电力运行采取以35kV结入西昌电业局(泸沽变电站)国网。全县共有冕山、城关、黑老林、尼波4座35KV变电站,7台主变,变电容量共计2.56万kVA, 35KV输电线路长度76公里。

  在县城南面现有一座国家电网110kV开关站,该站为成昆电气化铁路专用站,共有四回110kV高压线进出。

  全县电网已基本覆盖了24个乡镇155个行政村。除东河乡、红莫镇等6个乡镇由于地理原因,由西昌电力公司和铁路供电外,其余乡镇的生产、生活用电均由县电网供电。全县乡村通电率为78.7%,供区内已通电用户2.1919万户,户通电率达到64.63%。

  (4)存在的问题

  喜德县属彝族聚居较多的一个县,地域面积较宽,全县大多山区海拔高度平均在1500米以上,资源少、国家飞播林区、退耕还林林区较多,线路投资相当大,经济条件又较为落后,农网资金少,所以造成83个行政村部分农户还没有实现户户通电和36个行政村完全无电的情况,共计11992农户没有通电。

  全县电源容量和配电容量不够,难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的要求;供电使用单回线路,互补性、可靠性差;电网设备陈旧、绝缘老化,供电质量和安全可靠性均得不到保障。

  县城南面的110kV开关站位于城市新区的核心地段,其架空110kV高压走廊对城市用地有较大的破坏,影响城市景观,同时对城市及供电的安全也造成威胁。

  2、电力工程规划

  (1)用电负荷及用电量预测

  2006年底全县用电量为8735万kW? h,根据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预测用电量年增长率在2010年以前取12%,2010—2020年取8%,则2010年用电量为 1.37亿kW? h,按全年利用小时4500计,则2010年最高负荷为3.04万kW;2020年用电量为2.95亿kW? h,最高负荷为6.55万kW。

  (2)电源规划

  喜德县小水电资源,具有天然落差大、径流量丰富、理论蕴藏量较大、地质构造简单、交通条件优越等特点。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8.076万kW,可开发量12.739万kW。

  远期规划新建小水总装机11.16万kW。其中包括以米市水库(装机容量为1.68万kW)为龙头的孙水河流域梯级开发10.27kW,东河0.68 kW,西河及安宁河支流0.21 kW。

  随着城镇及电力建设的发展,积极引入外地电源,通过与西昌电网联网,加强喜德县电网与国家电网之间的联系,增强与国家电网的互供能力。

  (3)电网规划

  规划远期全县共计7座35kV变电站,具体具体设置如下:

  1)扩建现状城关35kV变电站,主变压器3台,扩容容量达到3×5.0MVA;主供县城及郊区乡镇用电。

  2)扩建现状冕山35kV变电站,扩容容量达到30.0MVA;主供冕山镇工业区及居民用电。

  3)新建红莫35kV变电站,容量为30.0MVA;主供红莫工业区及附近乡镇用电。

  4)新建洛哈35kV变电站,容量为5.0MVA;主供县域东南地区乡镇用电。

  5)新建北山35kV变电站,容量为5.0MVA;主供县域南部东河、西河等乡镇用电。

  6)保留现状黑老林、尼波35kV变电站,主供其附近乡镇用电。

  县域内以35kV为主体配电网,形成数个35kV环网,闭环建设开环运行,并与周边市县形成辐射式电力网。县域电网内的35kV变电站原则上不少于两回电源线路引入,同时装备用电源自投装置,以保证不间断供电。为保证电网各类用户受电端的电压质量,电力专项规划设计中须对电压水平进行核算,供电压波动范围符合国家规范标准。逐步实现喜德县电网调度中心自动化、变电站配网自动化、10kV配网自动化,使县级调度中心能及时采集电网实时数据,建成运行灵活、安全可靠性高,经济效益好的喜德现代化电力网。

  (4)县城110kV高压走廊规划

  为了提高县城新区土地利用及建设良好的城市景观,保证城市及供电的安全性,规划建议将现状35kV、110kV高压架空线路在县城段改走城市外围或埋地敷设。在近期高压线不能改迁前,进行城市建设必须保证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城市高压走廊,走廊宽度见下表:

  城市高压架空电力线路规划走廊宽度

  回路数

  电压等级(kv) 单  回

  (米) 双  回

  (米) 导线边线安全距离

  (米)

  35 20 20 10

  110 30 30 10

  三、电信规划

  1、现状

  喜德县电信建设近几年发展很快。到2006年年底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8420户;其中:市话用户3545户,农话用户2159户;移动电话“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实现了全部乡镇的通讯覆盖,全县共计13个移动基站,年末移动电话用户9434户,增长41.8%。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39.6%,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8.7%。

  喜德光纤由西昌市C3光环二级干线从泸沽接入,在县城有汇接局,其交换机容量为1.0万门。

  2、存在问题

  (1)农村电话需求量大,但投入高,产出低,阻碍其发展。

  (2)城市网络通信网络建设中,各方面附加费用较高。

  (3)通信设施建设与小区建设、住宅建设不配套。

  (4)数据通讯和互联网业务建设起步较晚,发展不足。

  3、规划

  立足社会经济化的需要,完善体制和政策,面向用户,面向市场,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实现规模经营。发展新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目标,大力发展电话业务和非话业务。

  (1)电话普及率预测

  根据全县电话普及现状,参照喜德县社会经济远景规划预测到2020年,全县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30%,其中市话普及率60%,农话普及率20%。

  (2)电话机装机容量及装机门数

  按上述电话普及率全县电话实装门数为5.4万门,其中市话为3.6万门,农话为1.8万门。按1.2的容量系数计,全县的交换机容量为6.5万门,其中市话为4.3万门,农话2.2万门。

  (3)电信网络规划

  长途传输仍然为光纤为主,全县100%实现国际国内长途直拨。

  加强本地网络建设。县级光纤干网要通达所有建制镇,电话线通达每一个村。

  移动通信覆盖率达到80%,实现全省自动漫游并与全国网相连。

  逐步开发数据库检索、可视图文、电子数据互换等业务。

  发展非话通讯业务。实现程控自动传报,发展公用电报系统,建成用户电报及低速数据通讯网,利用公共电话交换网,发展中速数据业务。在城乡逐步实现宽带网络化,逐步推广电视会议系统。

  四、邮政规划

  1、现状

  2006年年底,全县邮政主营业务收入139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4.96万元/人。

  全县有邮政局一个(县邮政局),邮政支局4个(冕山、红莫、两河口、米市),1个邮政代办点(尼波);邮路单程总长195km,建成了综合计算机网。

  2、邮政存在的问题

  建设资金和营运资金严重不足;邮政业务量少,设备陈旧,有70%的支局所需要改造;农村邮政落后;职工文化素质相对较差。

  3、邮政规划

  全县逐步更新邮政设施,规划在县城新区新建一座邮政综合大楼,增加邮政新业务,有计划地合并农村邮政网点,减少中间环节,加快邮政投递效率。在稳定发展函、包、汇、发四大传统业务基础上,积极发展新业务、“代”字号业务,重点业务。新业务包括特快专递、鲜花礼仪、礼仪汇款、入帐汇款、直递等。并努力开展代办业务,如代办保险、代发工资、代收电话费、代办移动电话,传呼等业务。重点业务有邮政储蓄、集邮等。加强邮政队伍建设,提高职工文化素质。

  全局邮政业务总量增长率在2010年前为12%,达到219万元;2010—2020年为8%,2020年全县邮政业务总量为473万元。

  五、给水工程规划

  1、水资源分析

  (1)水系

  喜德县居长江流域上游,境内河流除尼波河属大渡河水系外,其余河流均系雅砻江水系,孙水河是县内的主要河流,全县集雨面积大于100km2的河流有孙水河及其支流新建河、则莫河、深沟河,另外还有热水河、西河、东河、尼波河共8条。

  喜德属雅砻江流域的面积有1985km2,属大渡河流域有216km2,全县水域面积为61.32km2,地表水系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513km,众多的河流与其繁多的小溪沟组成树枝状的水系。

  (2)水资源现状情况

  喜德县地处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不太分明,而干湿季节却很明显,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037mm。喜德县水资源较丰富,但水资源分布不均,水利设施少,雨季水资源丰富,但都以洪水形式流走,旱季时水资源十分短缺,许多河流断流,给农村饮水带来很大困难,开发利用系数小,各片区之间差异甚大。近年来工业用水也有增长,县内水资源主要以孙水河为主,其它地区差异要大一些。经调查,全县水资源总量24.18亿m3,全年径流量为13.8亿m3,现状利用水量占总水量的3.8%。

  孙水河是雅砻江二级支流,是安宁河最大的支流,流域面积1617.5km2,河道全长95km,落差1424m,平均比降15‰。年平均流量33.3m2/s,最大洪峰流量1400 m2/s,最枯浏览3.9 m2/s。孙水河流经喜德县10个乡镇,水量充沛,河道比降大,水资源十分丰富,是喜德县工农业生产用水的主要河流。县内全长70.19km,集雨面积1140.89km2,占全县总面积的64.02‰,落差1060m。

  贺波洛河属孙水河支流,河流全长16.5km,集雨面积90km2,平均比降44.85‰,多年平均流量2.17m3/s,水质较好且稳定,是县城的主要水源。

  (3)水资源评价

  喜德县人均水资源量为0.86万m3/人,高于全国(0.275万m3/人)及全省(0.317万m3/人)水平。

  全县水质较好,基本达到国家通用标准(GB5749—2006)的生活饮用水标准。因全县工业发展比重小,城镇规模不大,农业用水也不多,而森林覆盖较好,环境容量较大等,水质污染状况不很严重,但由于高氟水、血吸虫疫区、饮用水细菌超标等原因,给农村集镇的生活用水造成新的困难。

  2、城镇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1)城镇供水现状

  县城现有自来水厂一座,日供水量为1700立方米。原水厂水源取自孙水河,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不能保证水厂的正常取水。目前县城已修建贺波罗乡瓦吉村取水点至水厂的引水工程,该水源水质较好且稳定,水厂日供水量规模已达4320立方米。

  其他建制镇也有小水厂或自备水源,农村生活用水多采用集中供水站方式供水,所有供水工程有45%取用山溪水,55%取用山泉水,由于农村供水基本上设有净水设施,水源水质和供水水质不能得到保障。

  (2)给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1)全县用水普及率太低,人均用水量较低;县城水厂水量不足,枯水季节用水紧张。

  2)由于喜德县属山区,农村群众居住点分散,全县供水方式主要以集中供水点供水和分散供水为主。全县分散式供水基本以引用山泉自流供水为主,基本无净化设施 ,卫生指标也达不到标准。全县无供水设施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47%,由于取水点没有任何设施处理,且受环境污染严重,饮用水均达不到卫生标准要求。

  3)供水管网规模较小,管道老化,且大部分为枝状管网,供水安全可靠性不够;

  4)县城管网消火栓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消防要求。

  3、给水工程规划

  (1)用水指标确定

  规划自来水用水普及率县城为100%,建制镇和一般乡镇为95~97%,中心村为85%,农村70%。

  综合用水量标准:县城450升/人?日;建制镇和一般乡、镇为250~350升/人?日;中心村综合用水指标为200升/人?日;农村综合用水指标为120升/人?日。

  (2)水源建设选择规划

  规划确定在地表水丰富的区域水源主要采用地表水;在地表水贫乏的区域则考虑建设引蓄水工程,有条件地区适当开采地下水以满足城镇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3)净水设施及供水管网规划

  1)水厂建设:县城用水总量达到2.0万立方米/日,扩建现状水厂,达到规划用水量。保留现状水厂水源,同时随着孙水河流域梯级开发的建设,可提高沿线城镇的防洪、供水、灌溉等能力,规划恢复并改善县城孙水河取水头部作为城市的保证水源。

  冕山镇需扩建现有水厂,红莫工业区新建水厂。其余城镇根据规划应改建或新建自来水厂,中心村及村民聚居点则考虑设置小型净水站。

  2)管网建设:要求城镇给水管网形成环、枝结合管网,并沿街按规范设置消火栓,以满足消防需求。

  3)严格执行水源卫生防护规范,在取水点上游1000米、下游100m,陆域200m范围划为一级水源保护区,严格管理,保证源水水质。

  六、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县城的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近排入天然水体(孙水河),而工业企业的污水亦大部分未经处理就排入天然水体。

  存在问题有:

  (1)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未经处理排入天然水体,对河流水体污染较大。

  (2)各级城镇均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使城市城镇排水不畅、堵塞严重,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

  2、排水规划

  (1)排水体制选择

  县城旧城区由雨污合流制逐步向截流式合流制转变;新区则应严格实行雨污分流制。重点镇采用雨污分流制,一般乡、镇和中心村原则仍采用雨污合流制。各村民聚居点污水可经沼气池等简易处理后用于灌溉。雨水就近排入水体。

  (2)污水工程规划

  1)城镇污水量按平均日用水量总量的80%计算;县城污水厂规模为1.2万立方米/日。

  2)县城和冕山镇、红莫工业区均应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处理后排入天然水体;县城污水厂建在县城西面孙水河下游右岸。

  3)工业企业及医院等污水必须经自身污水处理设施自行处理后方能排入城市排水管网或天然水体;

  4)污水排放口的位置和与城市水源取水点之间的防护距离必须按相关规范执行。

  第四章  县城用地布局调整

  一、人口规模预测

  1、县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2006年,县域总人口:16.38万人,城镇化水平:13%;

  2020年,县域总人口:18-19万人,年综合增长0.7%左右,城镇化水平:30-40%,城镇人口5.4-7.2万人,按7万人控制;

  2050年,县域总人口:20-22万人左右,年综合增长0.4%左右,城镇化水平:50-60%,城镇人口10-13.2万人,按13万人控制;

  2、县城人口规模

  2006年,县城(光明镇)总人口21814人,非农人口9250;

  2020年,县城城镇人口4-6万人,按照5万人控制;2050年,县城城镇人口7-8万人,占全县城镇人口集中度70-85%。

  二、城镇规划区范围、城镇性质、城镇规模

  1、城镇规划区范围

  (1)划分原则

  有利于形成、壮大光冕城镇重点发展带,有利于产业聚集,有利于城镇新形象塑造;突破行政区划限制。

  (2)范围确定

  含光明镇光荣、农光、沙洛村和拉克乡幸福村的孙水河河谷及两侧第一阶山脉分水线内区域。

  2、城镇性质

  喜德县城是喜德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攀西地区新兴的以彝族母语文化为主题的原生态山水、民族风情旅游基地。

  3、城镇规模

  2006年,县城城镇人口13250 万人(非农人口9250人,常驻农业人口及流动人口4000人),县城城镇建设用地136.96公顷,人均103.37平方米;

  2020年,县城城镇人口5万人控制,县城规划城镇建设用地439.90公顷,人均87.98方米。

  三、远景用地发展构想

  1、远景用地发展选择

  喜德县城长期束缚在“扇城”之中,光明大道南侧地势平坦开阔,紧傍孙水河,环境优美,建设适宜性条件优越,誉为“攀西第一汤”的阳光温泉度假村已建成运营,随着小相岭风景区的开发,县城作为旅游服务基地的建设,都需要喜德县城拓展发展空间。综合县城现状、地形、交通、产业发展导向等条件,喜德县城用地发展选择沿孙水河、光明大道东西向延伸发展。

  2、县城空间布局结构

  结合城市用地发展选择,确定城市用地向旧城区南部拓展,沿孙水河东西向延伸发展,构建“一横一纵两带、 五大功能中心”的空间布局结构。整个县城用地依托主要交通干线发展,相间河流山体水面绿色,新区与旧区联系紧密。规划远期城市建设用地约5平方公里,远景建成区规模约7平方公里。

  一横(新区发展主轴):根据现状高压走廊,规划新区东西向景观大道,两侧布置县城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依托景观大道形成新区城市功能的重点发展主轴线。

  一纵(新区与旧城区联动发展主轴):延伸旧城区中部现状步行通道经新区母语文化广场至南部山体观景台,形成新区与旧城区空间格局的联系发展轴线。轴线一带重点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间和独特的山水城格局。

  两带:滨水休闲带和山体景观带

  滨水休闲带是指开发沿孙水河一带生态休闲产业,为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亲水休闲活动(如徒步健身、摄影、彝服游行展示以及餐饮等)。是观光游览城市的重要旅游通道。

  山体景观带:县城两侧山体绿化,种植漆树等当地特色树木种植,构成城市天然的背景画面。同时也可以开展登山旅游项目。

  五大功能分区:

  城市传统商业文化中心:以中心街为轴线,母语广场为核心的城市传统商业文化街区;

  城市新行政、商业中心:政府首脑机关及直属机关集中办公区、城市现代商业街区;

  城西居住新区

  城东居住新区

  幸福新村城市生态旅游园区:千亩桃林观光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园、阳光温泉度假村

  四、远期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

  喜德现状居住用地没有明显的分区结构,许多行政机关、商业服务设施以及其它设施等与居民住宅相混杂,形成典型的前工作,后居住的院落布局形态。在旧城区地形高差大,许多私人住宅沿街“一层皮”、“见缝插针”式的建设,造成城区建筑密度较大,间距较小,居住环境较差。

  规划本着“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和民族特色的山地空间”的理念,逐步对旧城区居住用地进行适当改造,改造的重点是调整分散的布局;降低建筑密度,增加开敞空间和公共绿地;改造建筑风貌,创造有序的建筑空间环境和视觉通道;增加消防通道和相应的配套设施。

  新区居住用地应以市政设施齐全、布局完善、环境优美的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原则上应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商品房开发模式,严格控制私人建房。建筑风格符合城市整体风貌营造的要求,与旧区相互协调。

  规划居住区结构在旧城区采用组团(一级)结构模式,便于分期实施更新改造;在新区采用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模式,利于成片成规模配套开发建设。

  新区居住用地分布在泸普公路、滨河路两侧。。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行政办公用地

  现状行政办公用地主要分布在旧城区,布局较为零散且与商住用地混杂,特别是县政府等县级机构空间狭小,难以满足公务、会议、停车等多种需要。规划结合旧城改造,采取土地置换的方法,拟逐步迁出县政府等用地狭小的行政办公机关的同时,借助于行政机关的搬迁给市民以导向,促进南部新区的发展。原旧城区机关用地可作为居住配套设施发展用地和商住房开发用地。

  规划在新区西南,临靠孙水河一侧布置县“四大班子”办公用地,在母语文化广场东侧布置县属机关单位办公用地,形成城市新区行政办公中心;其次在其它功能片区和居住组团中部,结合功能中心和配套设施布局,也安排了适当的次级行政办公用地。

  (2)商业贸易用地

  喜德现状商业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旧城区主要街道和县道一侧,大都是底商形式。而且街道路幅小,车流量大,对居民的购物活动形成了一定的干扰,并缺乏足够的停车场、集散场地等附属设施。这种商业形式适合生活配套,但是无法满足县城未来发展。

  规划县城商业贸易设施按两级设置。进一步强化旧城区商业街建设,作为旧城区生活配套;在新区,主要布置在母语文化广场西侧、圆形广场周边、新区迎宾大道两侧和滨河路一侧。母语文化广场西侧为传统商业区,以特色商品展销、零售为主;圆形广场周边用地为现代商贸区,以大型现代商业购物、金融贸易办公为主;迎宾大道两侧以城市级生活配套商业服务为主;依托滨河自然生态景观,沿滨河路布置以特色餐饮、休闲为主的商业服务用地。此外,在各居住组团也布置相应的商业设施。

  (3)文化娱乐用地

  喜德现状文化娱乐设施严重匮乏。作为彝族母语发源地的喜德,民族文化璀璨丰富。县城要创出品牌,提升旅游价值,丰富居民生活,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继承已成为喜德要发展的重中之中。为此,规划积极围绕“彝族文化、母语情结”,展开一系列的文化旅游项目,不断强化城市文化及休闲娱乐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新区母语文化广场和新区与旧区之间的南北向文化长廊并安排新图书馆、文化宫、诗苑、民族工艺品博物馆、多功能剧场等综合文化设施;在孙水河北部沿岸以及旧区入口处布置一系列主题文化设施,便于组织各种节日游行庆典活动;在南部山体安排登山廊道和城市观景平台。

  (4)体育、教育、卫生医疗用地

  现状县城区没有体育用地,为了提高居民健康生活质量,在新区西侧结合滨水公园,预留新体育中心用地。

  旧城区教育、医疗卫生设施原则上保留。并在新区中部新建综合医院和双语学校,其他中小学、医疗设施结合各居住组团的建设安排配套。

  第五章  县城道路交通规划

  一、县城道路交通现状

  城区主要道路共有5条,路网结构较为自由,大体呈方格网布局。

  县城现有一个火车站,位于县城西侧。现有一个汽车客运站,位于城区西部。暂无货运站场,也没有形成物流配送中心。

  现状城市道路交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路网密度偏低,结构有待调整,道路功能尚需明确划分。

  2、道路红线普遍偏小,且车道划分不清晰,机非分隔率低。

  3、断头路较多,部分道路断面不连续,容易形成交通瓶颈。

  4、由于城区地势较为陡峭,所以路网的主要道路坡度偏大。

  5、汽车场站设施老旧,且布局不合理,应适当外迁并与火车站形成有效的衔接。

  二、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规划原则

  满足喜德城市交通运输要求是道路网络系统规划的首要目标,为达到此目标,规划的道路网络必须“功能分清,系统分明”,为组成一个合理的交通运输网络创造条件,使各交通区之间有“方便、迅速、安全、经济”的交通联系。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应能适应今后城市用地的扩展、交通结构的变化和快速交通的要求,城市道路网络中快速干道及主干道是路网的骨架,应便捷的联系城市各主要功能区,形成客货运机动车的重要交通走廊。次干道和支路是对城市交通走廊的补充,以通行公共汽车、自行车及分区内部交通为主。为了构成一个协调的运输系统,各类干道及支路的路网密度,在不同的规划阶段必须予以保证。

  2、规划道路技术指标

  具体的相关技术指标如下。

  喜德道路规划技术指标表

  指标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机动车设计速度(km/h) 40 30 20

  道路宽度(m) 30-50 20-30 12-20

  机动车车道数(条) 4-6 2-4 2

  最小车道宽度(m) 3.5 3.25 3

  最大纵坡(%) 5 6 8

  圆曲线最小半径(m) 60 30 15

  规划道路建议横断面  单位(m)

  红线宽度 机动车道 人行道 非机动车道 机非分隔带 中央分隔带

  24 3.5*4 5*2 — — —

  20 3*4 4*2 — — —

  18 5*2 4*2 — — —

  16 4.5*2 3.5*2 — — —

  12 3.5*2 2.5*2 — — —

  做交叉口展宽处理时,进口展宽一般50-80米,出口展宽30-60米。速度和交通流量越大,以及信号灯控制时车辆排队长度越长时,展宽长度应设置得越长。

  道路交叉口的切角直接与行车视距有关,现在尚无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本次规划结合道路宽度和设计车速确定道路交叉口切角值,以期规范喜德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喜德道路交叉口切角尺寸表  单位(m)

  红线宽度 40 35 30 25 20 16

  25 20 17.5 17.5 15 12.5 10

  20 17.5 15 15 12.5 12.5 10

  16 15 12.5 12.5 10 10 10

  3、城市道路网布局

  根据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路网在孙水河平原地区按方格网状的城市道路布局,形成“两横六纵”的主干骨架。

  总体上考虑了,交通性干道、生活性干道和绿化景观廊道三个层面。交通性干道,主要吸引通过性、长距离、货运车辆交通,道路两侧不宜布局吸引大交通流的设施;生活性干道,主要服务于城区居民出行,安排公共交通,道路周边吸引公共设施的布局;绿化景观廊道,大多数规划于山前和滨水地区,联系山体和江水,成为绿色景观通道,体现山水喜德的城市风貌。

  在具体布置上,着重要考虑旧城与新区道路交通的衔接问题。由于旧城地势陡峭,旧城与新区间新建等级和条件较好的道路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为此本次规划主要考虑优化利用好现状城区对外衔接的两个机动车出口,新建两条新的步行道。在旧城实施适当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减少交通需求;在原有的两个机动车出口,使用交叉口拓宽、一定的交通控制方式,合理的组织和梳理好旧城和新区间的交通转换。

  道路广场面积76.86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的17.55%,人均15.37平方米。其中规划广场4处,总面积6.03公顷;大型社会公共停车场5处,总占地面积1.6公顷。

  4、对外交通及过境交通组织

  随着县域“两纵两横”的主骨架公路网的建设,将使喜德县城形成便捷的对外交通关系,但同时也将对城市用地发展带来限制,对城区道路交通产生冲击。为此必须组织好县城的过境交通。

  重视光明-冕山城镇带间的交通联系,及客货交通线路和运力的布置,为活跃喜德社会经济提供必要的基础保证。

  为了避免过境交通穿梭于城区,给城区内的道路带来不必要的交通负荷和产生不利的环境影响,同时也为了使过境交通减少不必要的行程和延误,对过境交通组织引导其就近从城区边缘通过。

  5、场站枢纽及物流

  喜德县域公路网主骨架的建设,将极大的提高喜德公路运输的能力和便捷舒适程度,为此规划2处汽车客运中心,总占地面积2.23公顷。

  规划新建一个中大型喜德物流中心,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对喜德经济的拉动和促进作用。具体布设应依托喜德火车站和工业区,并与规划的工业仓储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相结合。

  6、停车场

  ① 指导思想

  a. 停车设施的规划布局应服从于喜德县交通发展的总体战略,以调整好的2020年停车需求作为路内外停车设施形态布局和用地控制的依据。

  b. 停车设施的规划与布局应有利于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方针的实施,有利于鼓励使用路外停车设施,有利于完善城区道路网系统功能。

  c. 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与教训,以政策调控作为停车设施合理规划与布局的重要手段。确保不同区域的停车泊位密度与人口、岗位、土地开发规划相适应。季节性差异是喜德停车场规划需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旅游淡季和旺季对停车的需求差异较大,因此,应对淡季和旺季分别进行规划,做到物尽其用,减少资源浪费。

  d. 停车设施规划不应单纯满足停车需求为目标,而必须考虑社会经济、交通、土地和投资环境多目标的要求。

  e. 公共停车设施宜采用分散布置为主。停车场(库)规模不宜大于300泊位,步行距离应不超过250米。建筑型式因地制宜,尽可能结合公用设施用地空间(如绿地、公园、体育场地下),在建筑密度高的中心区多采用高密度立体停车库(包括升降式、回转式等),外围区还可采用平面式或综合式,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尽可能采用智能化升降式,以提高泊位率。

  f. 城区的社会公共停车场泊位需求量通常占总泊位供应量的15%左右。其主要功能是作为配建停车场泊位的补充、调节,便于不同出行目的的车辆使用过程中的停放。公共停车场有可分为路内和路外停车场两种,其中路内停车泊位比例应根据区位在5%~15%变化,中心区取低限,城区边缘取高限,其它停车需求均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提供。

  ②建筑物停车泊位配建标准的制定

  喜德未来必将出现停车供需矛盾,合理的制定建筑物停车泊位配建指标并严格实施对城市的动、静态交通均有深远意义。它不仅可以避免过多的停车需求转化为社会成本,减轻公共停车场建设的压力,也可以影响城市机动车的出行发生和吸引,保持城市较高的可达性。

  本次规划大型社会公共停车场5处,总占地面积1.6公顷,按地面停车场约提供泊位640个。建议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停车场类型,鼓励修建停车楼(库),地面停车场应按生态停车场标准建设。

  7、公共交通

  远期形成以常规公共交通为主导,以出租车为补充的现代化城市居民通勤交通模式;形成以旅游公交为主,出租车为补充的城市旅游交通模式。

  形成各片区间紧密相连、覆盖区内主要活动中心和大型客流集散点的公交线网及各旅游景点间便捷、环保的旅游公交线路,并发挥公交较长距离出行的优势,形成光明镇与冕山工业园区等组团间便捷、快速的公交联系。

  第六章  县城管线工程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给水工程现状

  喜德县现有城市自来水厂一座,供水规模为1700 m3/d,为县城唯一的供水设施。原水厂水源取自孙水河,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孙水河洪枯期流量变化大、河床不规则,造成取水头部受损严重,不能保证水厂的正常取水。

  目前已修建贺波罗乡瓦吉电站尾水至县城水厂的引水工程,全长10km,输水管径为DN200—DN300;水源源头位于海拔2400 m左右,引用流量为0.12m3/s,该水源水质较好且稳定,现水厂供水量规模可达4320 m3/d。县城水厂采用重力流方式向城区供水,水厂高程为1955m。

  目前城市输配水管网DN50以上的约10.7公里,最大管径为DN350,给水管材为钢管、灰口铸铁管、水泥管等。

  2、用水量标准及用水量计算

  (1)按分项标准预测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结合喜德实际,确定其用水量标准,用水量预测结果如下表:

  用水分类 用水量指标 人口、用地面积 用水量(m3/d) 备   注

  数值 单位 数值 单位

  生活用水 0.12 m3/人?d 50000 人 6000 给水普及率为100%

  公共设施用水 85 m3/hm2?d 55.09 hm2 4683

  工业用水 100 m3/hm2?d 2.15 hm2 215 以低耗水工业为主

  对外交通用水 30 m3/hm2?d 0.80 hm2 24

  道路广场用水 20 m3/hm2?d 57.15 hm2 1143

  市政公用设施用水 40 m3/hm2?d 7.33 hm2 293

  公共绿地用水 10 m3/hm2?d 31.32 hm2 313 以浇洒公共绿地为主

  特殊用水 50 m3/hm2?d 2.34 hm2 117

  未预见用水   1279 按总水量的10%计

  合计   14067

  (2)按综合用水量标准预测

  由于喜德县城内工业主要以低耗水量的企业为主,其工业用水量较小。故喜德县城市综合用水量标准取为0.4m3/人?d,则其总用水量为:

  50000人×0.40m3/人?d=20000m3/d

  (3)城市用水量确定

  通过上述两种方法计算,规划确定喜德县城市远期最高日用水量为1.5万m3/d。

  3、水源及自来水厂规划

  喜德县城内地表水资源丰富,地下水相对贫乏,因此,县城水厂的水源以地表水为主。

  远期县城用水总量达到1.5万m3/d,拟扩建现状水厂,达到规划用水量。保留并扩建现状水厂取水头部,以满足远期城市水厂扩建要求;同时随着孙水河流域梯级开发及生态环境建设,可提高沿线城镇的防洪、供水、灌溉等能力,并将改善孙水河的水质,故规划远期恢复县城孙水河取水头部作为城市的第二水源,提高县城供水保证率。

  4.、给水管网系统规划

  在给水管网建设中,应适当照顾现状,合理利用城市已建给水工程设施,并进行统一规划。规划城区生活、公建、市政及工业用水统一由县城自来水厂供给。

  根据城市地形、地势城区给水水压采用重力自流分区分压方式。既高程1955—1855为高压区,高程1855—1820为低压区,高压区与低压区之间应设管道减压阀消能。

  给水系统采用低压制,给水水压按满足6层住宅考虑,即满足用户接管点处服务水头不小于28m的要求。给水管网系统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建设情况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管径应按远期用水量规划设计。结合城市道路,配水干管布置成环状,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小区内给水管进一步细化,形成区内环枝结合的配水系统。城市给水管宜采用HDPE管道等对水质影响小的管材。

  给水管网具体布置详见《给排水规划图》。

  5、给水水源保护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及《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对城市水源保护区规定如下:

  一级保护区:从取水点起算,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

  二级保护区:从一级保护区上界起上游25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

  准保护区:从二级保护区上界起上游50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

  在各级保护区内应禁止一切破坏水源地的活动。一级保护区内严禁建设与取水无关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其水源应达到国家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Ⅱ类地表水标准。

  6、消防给水规划

  城市远期规划人口5.0万人,按火灾同时发生次数2次,2小时延时,一次灭火消防流量为25升/秒考虑。

  消防给水采用低压制,同城市给水共用一套管网系统。为多渠道保证消防水量,沿孙水河适当的地点建设消防取水码头,并在城区适当的位置建设消防水池。室外消火栓沿规划区主次干道布置,间距不大于120m,并在道路交叉口保证有一处消火栓,其给水管最小管径为DN150。

  二、排水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现状旧城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污废水、雨水大多由道路边沟或自然地面顺坡排入孙水河、东沟及附近沟渠;旧城现状街道排水多为石砌方沟,断面为400×400mm。城区有多条自然汇水冲沟,出口段大多经过整治。生活、生产废水一般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2、规划排水体制

  为建立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城市新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即:污水收集集中处理,雨水就近排入自然水体。旧城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在完善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同时,逐步铺设截流干管,将污水截入下游污水厂处理。

  3、雨水工程规划

  (1)雨水量计算

  规划采用攀枝花市暴雨强度公式,县城雨水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Q=ψ?F?q

  (2)雨水管网布置

  城区内雨水系统布置充分利用地形,雨水依靠重力流就近排入水体。雨水管一般沿规划道路布置,尽量顺坡敷设,以减少管道埋深;雨水管在街道上的最小管径不宜小于D400,在机动车道下,最小覆土厚度宜大于0.7m。

  雨水管出水口可采用非淹没式,管底标高在水体最高水位以上,一般在常水位以上,以免江河水倒灌。

  雨水管渠在城市各片区的具体布置详见《给排水规划图》。

  4、污水工程规划

  (1)污水量标准及污水量计算

  城市污水量根据城市综合用水量(平均日)乘以城市污水排放系数来确定。

  喜德县城污水量主要为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污水,根据城区内地块用地性质,确定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为0.85,城市工业污水排放系数为0.70。未预见污水量取总量的10%。

  经过计算,规划区内污水总量为0.84万m3/d。

  (2)污水处理规模及方式

  远期污水管网服务面积达100%,污水处理率达95%。其污水处理总规模为0.8万m3/d,考虑发展的需要,故城区城市污水处理厂远期总规模为1.0万m3/d。

  规划确定在县城西端孙水河下游修建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1.0万m3/d,占地2.0ha,主要处理城区的城市污水。城市污水处理厂应与城市规划居住区、公共设施保持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并位于防洪水位以上。污水处理厂处理深度均为二级生化处理,出厂水质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

  在近期城市污水系统尚未完善,处理厂未建成前,对城市的生活污水可暂建沼气池、化粪池、氧化塘或其他简易处理设施进行前期初步处理,分区设置污水干管,并尽量将污水集纳于县城下游排放。对城区轻度污染的并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可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管(渠);与城市生活污水水质相近的,或经工厂预处理能够把污水水质控制在一定水平的工业污水允许进入市政污水管,纳入城市污水厂进行处理;其它工业污水,均应自行在工厂内部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再排入市政排水管(渠)或河道。

  (3)污水管网系统布置

  结合规划区的地形条件及江河的流向,在城区滨河路上敷设污水主干管至污水处理厂,负责汇集沿途区域的污水。其余污水干管接入污水主干管中。

  污水管道一般沿规划道路布置,在车行道上的最小覆土厚度宜大于0.7m;其最小设计流速在设计充满度时为0.6m/s。

  排水管网具体布置详见《给排水规划图》。

  (4)排水管材

  新铺雨、污水管道,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

  三、电力工程规划

  1、供电现状

  喜德县供电主要由地方电网提供。城区主要由35kV城关变电站供电,其主变容量为2×2500 kVA; 35kV进出线各一回,分别于35kV冕山、35kV黑老林变电站相接;10kV出线12回。该变电站担负着县城和城郊,西昌局110kV开关站等重要负荷的供电任务,由于修建较早,该站自动化程度低,供电可靠性差。

  在县城南面现有一座国家电网110kV开关站,该站为成昆电气化铁路专用站,共有四回110kV高压线进出。

  县城城区全年售电量为5390万kWh,其中:生活用电810万kWh,城镇人口人均用电量540kW?h/人?年。

  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状城网供电质量不高,10kV线路截面面积偏小,供电半径过大,各线路间不能互供,供电可靠性差,致使电压降大、线损高,负荷不均衡。现状电网构架较薄弱,变电站自动化程度不变,调度通讯手段不能满足要求。电力线路大多为架空敷设,比较凌乱;既影响城市景观,又不能保证安全用电。

  县城南面的110kV开关站位于城市新区的核心地段,其架空110kV高压走廊对城市用地有较大的破坏,影响城市景观,同时对城市及供电的安全也造成威胁。

  2、用电指标及用电负荷预测

  (1)单位建设用地指标法

  根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结合县城实际情况,具体预测结果如下表:

  用电分类 用电指标取值 用地面积 电力负荷(kW) 备注

  数值 单位 数值 单位

  居住用地R 180 kW/hm2 256.25 hm2 46125 考虑电炊负荷

  公共设施用地C 220 kW/hm2 55.09 hm2 12120

  工业用地M 200 kW/hm2 2.15 hm2 430

  对外交通用地T 30 kW/hm2 0.80 hm2 24

  道路广场用地S 15 kW/hm2 57.15 hm2 857

  市政共用设施用地U 180 kW/hm2 7.33 hm2 1319

  公共绿地G 10 kW/hm2 31.32 hm2 313

  特殊用地D 150 kW/hm2 2.34 hm2 351

  合计  61540

  经测算,远期县城需用电负荷为6.2万kW,城市用电负荷同时率取0.8,则总供电负荷为4.92万kW。

  (2)人均综合用电量法

  规划人均综合用电量远期为4000kWh/a,则城市年用电量为20000万kWh,年负荷利用小时数采用4500小时,则城区用电负荷远期为4.4万kW。

  综合分析以上两种预测结果,县城远期最大用电负荷为4.6万kW,人均综合用电量为4200kWh/a,城市供电负荷密度为1.04万kW/km2。

  3、供电电源及城网规划

  (1)变电站及供电电源规划

  喜德县地方电力的建设在开发本地水能资源的同时,应积极与西昌国家大电网并网,补充全县用电缺口,实现峰谷枯丰电量供需基本平衡。远期规划全县新建小水总装机11.16万kW。

  变电站规划:

  扩建现状城关35kV变电站为城区中心枢纽站,主变压器为3台,扩容容量达到3×31.5MVA;主供县城及郊区乡镇用电。

  (2)10kV城网规划

  10kV中压配电网近期采用“树干式”敷设,远期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步完善成“手拉手”环形供电网络,配置环网分段开关柜,每段供区都有两个电源,以主、备方式供电,并采用配网自动化,由控制中心控制。根据城市负荷密度。经济供电半径2-3km为宜,每回负荷为0.3-0.4万kW。导线截面按远期负荷选定。

  为了改善城市景观,保证安全用电,规划10kV线路在城市道路上采用地下电缆,电力线与电信线原则上各走道路一侧。

  电力线路的具体布置详见《电力电信规划图》。

  (3)城市高压走廊

  城市35kV以上高压走廊原则上选取片区之间的空隙地带及城市外围通过,规划对现状严重影响城市发展和安全的高压走廊进行了改迁和归顺。

  为了提高县城新区土地利用及建设良好的城市景观,保证城市及供电的安全性,规划建议远期将现状35kV、110kV高压架空线路在县城段改走城市外围或埋地敷设。在近期高压线不能改迁前,进行城市建设必须保证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城市高压走廊,走廊宽度见下表:

  城市高压架空电力线路规划走廊宽度

  回路数

  电压等级(kv) 单  回

  (米) 双  回

  (米) 导线边线安全距离

  (米)

  35 20 20 10

  110 30 30 10

  四、电信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喜德长输光纤由西昌市C3光环二级干线从泸沽接入,城区内现有1个电信端局,即县城有汇接局,其交换机容量为1.0万门。城区现状市话普及率约为40%。

  现状移动通信用户(包括小灵通用户)总数约为0.94万户,在城区建有3个移动基站。

  2、电信发展规划

  电信发展应立足社会经济信息化需要,面向市场,面向用户,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实现规模投入,规模经营,规模效益。本着“加快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解决好电信网络升级与投资保护的关系,采取新技术促进网络升级,适应新业务发展需要。同时要尽可能保护投资,最大可能发挥现有网络的效益,使之平滑过渡。

  高效、快速地发展合江本地电话网和多媒体数据网,建成技术水平先进、网络运行高效可靠,业务品种齐全的现代化通讯网,促进合江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1)市话用户预测

  规划远期城区市话普及率为80%,则城区电话装机为4.0万部。按85%的实装率,则城区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为5.0万门。

  (2)电信局所及网络系统规划

  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一座新电信汇接局,远期容量为4.0万门,作为全县电信枢纽,服务整个新区及相邻区域。保留原县电信局(容量为1.0万门),作为旧城电信模块局,服务旧城片区。

  电信管网按城市终期容量设计,电信主干电缆、中继电缆及长途进局光纤均采用管道式,埋于城市主干道人行道下面;大型建筑物、办公大楼、宾馆及风景区内建筑物等,宜采用直埋式电缆;分支馈线及配线电缆埋地敷设。积极推行“户线”工程,结合城市有线电视CATV网的建设,发展用户光缆网。

  移动通信建设根据西昌市统一规划,全县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必要的移动通信基站,城区基站设置根据用户预测,用户话务密度及基站站间距来决定。基站站址应避免选在大功率无线发射台等强干扰源附近。热点话务区一般采用微蜂窝进行覆盖,室内覆盖最好采用室内分布式天线系统,覆盖率不低于95%。

  电信管网的具体布置详见《电力电信规划图》。

  五、有线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1、有线电视工程规划现状

  县城实行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三台合一”、“局台合一”的体制,县广播电台有调频广播节目壹套。有线电视台开通电视频道36套节目,自办节目主要有《喜德新闻》、《一周要闻》彝文版。全县收视用户约8000余户,有线电视城区入户率达到90%。

  县城建有卫星接收广播电视转播站一座。

  2、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建设县多功能彝(汉)双语广播电视综合楼,使其成为全县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制作、转播中心,建成现代化的喜德县广播电视宣传教育中心。

  规划建设城区有线电视服务网,增加有线电视节目套数:近期50套,远期80套,融广播、电视、图文、教育为一体。扩大有线电视入户率,近期及远期达到100%。有线电视网建设以光纤传输为主。大力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逐步实现县—乡镇—村的光缆联网,建立覆盖县域高质、高效、多功能广播电视传输网,并积极发展互动电视节目,光纤上网等新兴业务,满足区内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有线电视网以光缆传输为主,线路路由应短直、安全、稳定、可靠,便于维修、检测,逐步改变原架空方式,采用与电信同道分管埋地敷设。在进行电信管孔数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需要,预留出合理孔道位置。

  六、管线综合规划

  1、基本原则

  本次管线工程规划包括: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包括有线广播电视)、等五种管线,在规划中,应着重考虑今后各单项管线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方便,同时兼顾其安全性,并注意节约用地。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结合城市的发展合理布置,充分利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

  2、平面综合

  为避免给水与污水相互污染,强弱电相互干扰,原则上各种管线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必线方向平行布置,一般应遵循下列次序:

  道路东、南侧为:电力、给水、雨水;

  道路西、北侧为:电信、污水;

  管道与建筑红线以及管道与管道间的水平净距应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的要求。

  3、竖向综合

  在车行道下管线的最小覆土厚度为0.7m。各种工程管线交叉时,自地表面向下的排列顺序宜为:电力管线、电信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排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若出现交叉矛盾时应遵循小管让大管,压力流管让重力流管,可弯曲管让不可弯曲管等原则进行调整。

  第七章  县城消防规划

  一、现状及问题

  喜德县城现有消防站一座,仅一台消防车,占地面积约0.17hm2,担负着全县的防火工作。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消防站等级低,装备不足;全县建成区内易燃建筑较多,耐火等级低,室外消火栓严重不足,消防设施欠帐较多,旧城区消防通道和防护距离间距不足,缺乏可作避难场所的公共开敞空间和绿地空间。无火警暸望设施,不能识别报警的真伪。消防无线通信系统薄弱。

  二、规划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提高居民的防火意识,消除火灾隐患,保证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

  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消防工作的原则,积极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增强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法制观念。

  坚持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按照城市建设发展用地开发顺序,制定城市消防基础设施近期实施计划,并落到实处。

  从实际出发,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综合布局,既具超前意识,又力求经济合理。

  三、消防规划

  1、消防站布局

  喜德县城现有消防站一处,位于泸普公路南侧,喜德110kV开关站旁,规划予以保留。按消防责任区范围及接到报警后五分钟内消防队应到达责任区最远端为原则进行消防站布局,规划扩建现状消防站为一级普通消防站,占地面积0.35hm2,服务整个城区。

  2、消防水源及消防给水规划

  消防水源以城市供水系统为主,江、河、水池等地表水为辅,消防给水与城市给水共用同一管道系统。

  城市给水设施为城市统一的供水管网,为保证储备足够的消防流量,同时发生火灾次数和消防流量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取值,火灾延续时间按2小时计。城市远期人口达到5万人,同一时间发生火灾次数2次,一次消防流量25升/秒,消防用水量为360立方米,储存于水厂清水池及城市消防水池之中。

  利用孙水河水体作为辅助消防水源,建设消防取水码头,多渠道保证消防用水量。消防取水码头保证吸水高度小于6米,并留一定场地以供取水时操作之用。

  加强城市管网的改造,为提高消防供水可靠性,供水管道按环网敷设,近期重点建设尚无给水管道的路段。在主次干道上给水管径应不小于DN300,小区街坊路给水管径应不小于DN150,对于城市给水原有管径偏小的管段特别是树状管段,应尽快改造完善,达到城市管网最不利点的消火栓水压不低于0.28MPa,以保证消防所需流量。

  市政消火栓设置必须满足间距不大于120米,保护半径不超过150米规范要求。在主要交叉口、大型公共建筑及娱乐场所、重要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火灾隐患较突出地段必须安装室外消火栓。

  室内消防给水是扑救初期火灾的有效武器,但目前多数单位对室内消防设施重视不够,有的没按规定设置,有的设施维护管理较差而锈蚀、损坏或挪作他用。规划要求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建筑、有条件多层建筑、危险品生产、使用、储存单位在城市给水不能满足消防供水要求时应建消防水池,公安消防部门应加大消防监督力度,督促各单位落实这方面的工作。

  3、消防通道规划

  以城市道路作为消防通道,消防通道间距不超过160米,沿街单列式建筑长度大于60米时,应设置消防车通道出入口。

  加快城市旧区改造的工作,要求尽可能成片开发,配套建设,在规划建设中要充分满足消防通道的要求,对于其近期尚无条件开发或改造的地区,要力求开拓必要的消防车通道。

  在进行新区开发建设时,由于城市道路网系统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应结合小区建设及时完善街坊内部消防车通道,根据城市地形特点,应适当加密城市支路,保证消防通道间距的要求,使小区内部消防通道建设不留后患。

  重视交通管理,取缔非法占道经营、占道停车、占道施工等违章行为,保证消防通道车的畅道,保证消防施救和安全疏散。

  对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及其它民用建筑,以及物资仓库的规划建设应符合有关消防规范,设置环形通道,如设环形通道有困难的地段,至少沿建筑物长边设消防车通道,并留足消防车扑救火灾的操作场地。

  4、消防避难场所建设

  严格控制管理规划设置的城市广场、各类绿地、道路等城市开敞空间,同时重视小区绿地建设,在进行城市道路、广场、绿地、运动场等的规划设计建设中,充分考虑其防灾避难功能,满足灾害情况下人员的疏散、避难。

  城市防灾避难场地的服务半径宜为:0.5-1.0km。城市道路及面积大于10000 m2以上的广场、运动场、公园、绿地等各类公共开敞空间,除满足其自身功能需要外,还应按照城市综合防灾及消防安全的要求,兼作防火隔离带、避难疏散场地及通道。紧急避难场所用地面积宜为:1.5-2.0m2/人;长期(固定)避难场所用地面积宜为:2.0-3.0m2/人。

  5、消防通讯规划

  消防通讯指挥系统在城市的灾情报警、灭火调度指挥和抢险救援工作中,应达到迅速、准确、可靠、灵活、方便、实用等要求。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有线、无线两种通讯手段的各自特长,并将先进的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机地结合,建立现代化的消防通讯调度指挥系统,实现消防接警、调度、指挥和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自动化和现代化,提高消防整体作战能力,为迅速有效扑救火灾提供可靠的保障。

  提高现有县消防站的通讯水平,建立一个既有有线通讯系统又有无线通讯系统和计算机控制处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消防指挥中心。

  (1)有线通讯系统

  规划以有线系统作为城市灾情报警,管理火警、下达出动命令和调动、增加救援力量的主要消防通讯方式。在消防指挥中心设综合火警受理台即119火警电话调度总台,采用数字式程控电话交换机与计算机自动处理相结合。

  (2)无线通讯系统

  无线通讯系统应满足三级组网要求,实现有线通讯与无线通讯汇接,同时建立火灾无线报警系统,消防专用无线寻呼系统等,提高报警速度,实现自动报警处警,提高消防部队快速反应能力。

  在县城制高点设置消防电子瞭望台,装设电子监视自动报警装置,实行自动监控,以便指挥中心随时了解全县火灾状况,特别有利于夜间发现火警,增强辨警能力。

  6、消防供电规划

  加强城市电网建设,确保消防供电完全性、可靠性,改造现有供电线路,改善城市供电及消防供电的大环境。

  在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中严格执行“用电负荷等级分类”的有关规定,确保建筑消防供电的可靠性,以确保建筑内部消防和疏散设施在火灾时能可靠的启用。

  严格按照“电力线路防扩规程”和城市规划等有关规定控制和保护电力线路走廊和变电站位置。如架空电力线路和加油站、油库、危险品生产区等的防火间距一般不小于1.5倍电杆(塔)高度,35千伏以上架空线与油库间距不小于30米。在现有架空电力线的保护走廊内不得兴建上述易燃设施。

  城市供水、供气、通讯、医疗等重要部门、消防指挥中心、消防站均应设双电源供电,由电力部门根据电网情况予以安排。在城市供电大环境、市电可靠性问题未解决前,消防指挥中心还应设备用电源。

  第八章  县城风貌规划

  一、喜德县城城市风貌现状概况

  1、自然风貌特征

  喜德县城位于孙水河河谷地带,北面和南面都是山体,孙水河由西北向东南蜿蜒穿过。规划用地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有利于创造山水城相融共生的城市格局。

  2、人文风貌特征

  喜德县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是一个少说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85%,有悠久的彝族历史文化传统和积淀。同时,喜德还是彝族标准语所在地。这些都有利于喜德城市民族传统风貌特色的塑造。

  3、现状城镇风貌特征

  喜德旧城坐落在海拔1843米的洪积坡上,地形北高南低,城区呈扇形分布,有“扇城”之称。但现状用地局促,布局混乱。建筑主要是多层现状建筑,缺乏民族特色。

  二、风貌规划目标

  通过分析喜德县城的个性特质、优劣条件, 在深化县城总体规划,规划新的空间发展形态格局基础上,在总体规划层次上提出城市风貌景观的总体框架,塑造以彝族母语文化为基础的带有民族特色的山水城镇。

  三、城镇风貌总体构架

  通过对现状条件的分析,结合喜德县城总体规划的调整,形成喜德城镇风貌总体构架:一带、三轴,四区。

  1、一带:孙水河景观带

  2、三轴:南北向民族历史文化特色主轴;东西向迎宾大道主轴;南北向城镇入口风貌主轴。

  3、四区:旧城及母语文化广场传统风貌核心区;西侧新城现代风貌区;西侧彝族特色旅游接待服务区;东侧新城现代风貌区。

  四、重点地段景观风貌规划

  1、旧城整体风貌改造区

  延续旧城“扇”形布局结构,在旧城风貌改造中,融合彝族传统文化特色,运用红、黄、黑、白等民族传统色彩,塑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整体山地城市形态,而不仅仅是少量元素、符号的装饰。

  2、母语文化主题广场

  规划为喜德县城中心广场,景观风貌以彝族母语文化为主题,通过建筑形式、主题雕塑、小品等集中打造彝族风情特色。广场主要用于举办母语文化节、火把节等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也是外来游客驻足游玩,感受彝族风土人情的集中场所。

  3、中心街

  为旧城现状主要城市轴线,地形高差变化丰富,视野开阔,景观风貌以彝族母语和传统文化元素为主题,与新区母语广场共同打造为展示喜德县民族历史文化主轴线。

  4、城市阳台

  位于中心街――母语文化广场轴线南端,地势高,视野开阔,可俯瞰整个喜德县新旧城区,规划建造一处观景平台和标志性构筑物。

  5、新区行政办公中心

  建筑风貌以现代或传统元素的抽象运用为主,体现喜德县行政办公新面貌。

  6、新区商业中心

  建筑风貌以现代时尚为主, 集中体现喜德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时代性。

  7、滨河生态公园

  利用孙水河丰富水景资源,规划为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大型滨河公园。同时也是外界进入喜德县城的重要门户形象展示区。景观风貌以现代简约、自然本土为主。

  8、旅游服务中心

  建筑景观风貌以体现彝族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为主,塑造为彝族特色风情小镇。街道及建筑景观尺度宜人,建筑高度以低层和多层为主。

  第九章  防灾规划

  一、防洪规划

  1、洪水概况

  喜德县城主要受孙水河洪水及东沟山洪威胁。孙水河系安宁河上游左岸的一条最大支流,发源于昭觉县泥地乡,在喜德县境内河道全长70.2km,流域面积1410.9km2,河床平均17.97‰。孙水河洪水主要由暴雨或连续大雨形成,历年最大洪峰流量多发生在6—9月。根据孙水关水文站实测资料,孙水河最大洪水发生在1960年7月,洪峰流量为1400m3/s(相当于50年一遇)。

  孙水河在规划区段,由于河床宽浅,比降平缓,槽蓄作用显著,至使洪峰流量增值不很大,洪水过程一般呈双峰,峰型矮胖,过程较大,一般3-5天。

  2、防洪标准

  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古蔺县城按满足20年一遇(P=5%)设防。本次规划区为县城新区,防洪标准亦按满足20年一遇设防。

  3、防洪工程规划

  孙水河在规划区内河长约6km,平均比降约5.4‰,平均河宽60m,最大河面宽度100m。

  按照《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孙水河)堤路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确定孙水河规划区段堤防设计洪水为30年一遇(P=3.33%),堤防建筑物为四等建筑。根据水力计算,为了满足30年一遇洪水设防要求,规划区内洪水位控制断面高程为1841.2~1814.2。防洪堤堤线应与河势流向相适应,并与洪水的主流大致平行,以利行洪。城市防洪堤后的防洪抢险通道应尽量与城市道路结合,堤后生态建设与滨河绿地相结合。区内有支流汇入的河段,应考虑河道洪水对支流回水的顶托影响,确保支流洪水排泄及两岸防护。

  二、消防规划

  根据《喜得县城市总体规划》,按照消防站责任区范围设置要求,在规划区   地块设一座一级普通型消防站,占地约0.35hm2,服务整个规划区及相邻地区。

  消防给水由城市给水管网统一供给,采用低压制。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特殊地段增设。为满足消防需要,城市给水管管径不小于DN150mm。

  三、抗震防灾规划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古蔺县地震烈度为Ⅷ度一组区。故规划区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Ⅷ度一组区,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生命线系统(粮食、供电、供水、通讯、交通指挥等)抗震设防基本烈度应按Ⅷ度二组区设防,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g。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对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中的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由此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同时对高压线、变电站等按要求加强防护措施;对地下管网系统设施应组织力量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进行处理;对重要桥梁,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根据评价结论进行抗震设防。增加城市绿地和小区绿地,结合避震疏散的需要,合理地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

  需专门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主要为:

  (1)抗震设防要求高于本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抗震设防要求的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核电站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核设施建设工程;

  (2)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附近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

  (3)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

  (4)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以及新建开发区等。

  四、地质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防治应本着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力求根治、工程治理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最优防治方案。针对本规划区的具体情况,地质灾害防治应加强以下工作:

  (1)规划区内项目的选址和建设应以相关工程地质勘测报告为依据。所有建设项目必须在地质详细勘察的前提下,依据勘察资料及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的建议和结论实施。

  (2)在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地质详勘工作,如遇地质灾害隐患地段对规划用地有影响时,必须对规划作出相应调整后方可进行建设。

  (3)建设中形成的人工开挖边坡,宜进行放坡处理。边坡为泥岩者,应进行防风化处理;需形成永久性边坡的地段,应进行支挡或锚固。对河水冲刷岸坡设置护岸边坡或挡土墙。

  (4)对规划区内的原泥石流冲沟-东沟进行综合治理,建筑应采取避让措施;规划其岸边至少10m内应为防护绿地;并应对该区段的谷坡地进行加固,除应建护坡墙外,尚应在谷坡内进行植树种草。

  (5)生态绿地内加强禁砍、禁放牧、禁开荒种地、禁矿业探采施工活动和严防山火等生物措施。同时注重排水、支挡、减载等工程措施:排水主要是在滑坡、泥石流可能发生的地区上方设置排水拦截系统;支挡有抗滑档墙、抗滑桩、锚固等方法。对泥石流形成区应对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进行监测。

  第十章  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卫设施规划

  一、规划目标

  全面防治规划区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创造清洁、卫生、安宁的城市环境。

  大气环境质量:城市居民生活区按国家标准划分为一类控制区,执行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一级标准。

  水环境:水体质量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

  噪声:达到GB3095—8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所规定的标准限制。

  二、环境保护措施

  1、水环境治理

  加强对水污染的治理,污水必须排入城市污水管,主要河流水质达到Ⅲ类地表水标准。对规划区内的沟渠进行整治,修建生态河堤,以净化天然水体。

  在城市取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严禁建设与取水无关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其水源应达到国家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Ⅱ类地表水标准。

  2、大气环境治理

  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控制,改变燃料结构,积极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并铺以使用电力,使大气环境质量要求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3、噪声污染控制

  加强噪声污染管理,按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将规划区分为三类进行控制:

  一类区:居住区及文教区

  二类区:商业服务区

  三类区: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区域

  规划要求严格依照规定控制噪声污染,并由环保主管部门制定实施细则。

  三、环卫设施规划

  规划生活垃圾产生量1.0公斤/人?日,预计远期规划区内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0吨/日。控制固体废弃物,逐步实现垃圾收集袋装化。

  在新建、扩建的居住区或旧城改建的居住区应设置垃圾收集站,并应与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收集站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8km。收集站的规模应根据服务区域内规划人口数量产生的垃圾最大月平均日产生量确定,宜达到4吨/日以上。故规划区共设5处小型垃圾转运站,每处用地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与周围建筑物的间隔不小于5m。有害垃圾必须单独收集、单独运输、单独处理,其垃圾容器应封闭并应具有便于识别的标志。垃圾收集点按服务半径不大于70m左右设置,每处用地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

  公共厕所在人流较多的中心地区和繁华闹市区每300-500m设置一座,设置密度为4-11座/km2;一般地区每750-1000m设置一座,设置密度为3-5座/km2;居住小区每1000-1500户设置一座,每处建筑面积30-60平方米。独立式的公共厕所外墙与相邻建筑物距离一般不应小于5.0m,周围应设置不小于3.0m的绿化带。

  城市现状建设用地平衡表

  人口:13250人

  序号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面    积

  (万平方米) 占城市建设用地(%) 人    均

  (平方米/人)

  1 R 居住用地 82.11 59.95 61.97

  其中 住宅用地 75.41 55.06 56.91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6.70 4.89 5.06

  2 C 公共设施用地 22.87 16.70 17.26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 12.02 8.78 9.07

  商业金融用地 4.02 2.94 3.03

  文化娱乐用地 1.74 1.27 1.31

  体育用地 2.27 1.66 1.71

  医疗卫生用地 1.89 1.38 1.43

  教育科研用地 0.93 0.68 0.70

  文物古迹用地 1.10 0.80 0.83

  3 M 工业用地 8.14 5.94 6.14

  4 T 对外交通用地 2.10 1.53 1.58

  5 S 道路广场用地 15.63 11.41 11.80

  6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2.69 1.96 2.03

  7 D 特殊用地 2.32 1.69 1.75

  小计 城市现状建设总用地 136.96 100.00 103.37

  10 E 水域 325.30

  合计 总用地 462.26

  城市远期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人口:5万人

  序号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面    积

  (万平方米) 占城市建设用地(%) 人    均

  (平方米/人)

  1 R 居住用地 256.25 58.25 51.25

  其中 住宅用地 239.02 54.34 47.80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7.23 3.92 3.45

  2 C 公共设施用地 55.09 12.52 11.02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 13.73 3.12 2.75

  商业金融用地 28.27 6.43 5.65

  文化娱乐用地 3.90 0.89 0.78

  体育用地 3.61 0.82 0.72

  医疗卫生用地 4.61 1.05 0.92

  教育科研用地 0.85 0.19 0.17

  文物古迹用地 0.12 0.03 0.02

  3 M 工业用地 2.15 0.49 0.43

  4 T 对外交通用地 0.80 0.18 0.16

  5 S 道路广场用地 57.15 12.99 11.43

  其中 道路用地 52.03 11.83 10.41

  广场用地 3.41 0.78 0.68

  社会停车场用地 1.71 0.39 0.34

  6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7.33 1.67 1.47

  7 G 绿地 58.79 13.36 11.76

  其中 公共绿地 31.32 7.12 6.26

  防护绿地 27.47 6.24 5.49

  8 D 特殊用地 2.34 0.53 0.47

  小计 城市规划建设总用地 439.90 100.00 87.98

  9 E 水域和其他和地 22.36

  合计 总用地 462.26

  

  02县域现状图

主办: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人民政府
承办: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维护:喜德县政务网管中心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08104442号-2 公安机关备案号:51340003001268
网站地图 郑重申明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