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专项规划

两河口镇总体规划


来源: 时间:2017年06月09日 点击率:打印】【关闭】 【内容纠错

  第三部分  规划说明书

  

  目   录

  1     两河口镇概况

  1.1     地理区位

  1.2     行政区划及人口

  1.3     历史沿革

  1.4     气候类型

  1.5     社会经济发展

  1.6     镇区公共设施现状

  1.7     镇区工程设施现状

  1.8     镇区交通现状

  1.9     地震、地质灾害现状

  2     城镇发展战略

  2.1     发展条件

  2.2     规划基本原则

  2.3     规划目标

  1、总体规划目标

  (2)镇域

  2.4     城镇发展战略及实施举措

  3     人口规模预测

  (一)镇域人口

  (二)镇区人口预测

  (三)城镇化水平预测

  4     村镇体系规划

  一、镇域发展现状特点

  二、镇域发展战略

  三、镇域村镇体系规划战略目标及指导思想

  四、镇域村镇体系发展布局

  五、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5     镇域总体规划

  一、体系结构

  二、空间布局

  三、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四、镇域公用工程规划

  (一)给水规划

  (二)污水规划

  (三) 电力规划

  (四) 电信规划

  (五) 供气规划

  (六) 垃圾处理场建设

  (七) 教育工程

  (八) 医疗工程

  (九) 文化体育广场工程

  6     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一、环境保护规划

  二、环境卫生规划

  7     综合防灾规划

  一、防洪规划

  二、消防规划

  三、抗震减灾规划

  四、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8     近期建设规划

  一、近期建设目标

  二、规划原则

  三、近期建设时限及规模

  四、近期建设实施步骤

  9     规划实施管理与建议

  一、规划管理原则

  二、规划实施建议

  10   附则

  一、 生效和变更

  二、解释权及其它

  

1两河口镇概况

1.1地理区位

  两河口镇地处喜德县东部,紧邻成昆铁路和孙水河流域,北毗贺波洛乡,东邻乐武乡,南接依洛乡,距喜德县16公里。全镇幅员面积92平方公里。

1.2行政区划及人口

  全镇辖布曲洛、斯古久、红星、火觉莫、洛呷、两河口、三合、久地、红岩、瓦尔、波振、呷多、洛果、瓦库14个村委会。

  全镇共有13762人,其中彝族人口12336人。

1.3历史沿革

  1953年设洛各乡;

  1962年更名两河口公社;

  1984年复置两河口乡;

  1993年建两河口镇。

1.4气候类型

  两河口镇当地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最高海拔4500.4米,最低海拔1580米,属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年平均气温14.1°C,年降雨量约1000毫米。

1.5社会经济发展

  两河口镇2011年粮食总产量5505吨,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810元;全镇加强疫病防治力度,确保牲畜安全,稳定存栏,提高出栏率,生猪出栏8066头。镇内主产小麦、水稻、马铃薯、玉米,同时是喜德县蜡虫生产基地,盛产苹果、梨、花椒。

1.6镇区公共设施现状

  (一) 行政办公现状

  两河口镇政府位于镇区中心,占地面积0.35公顷。

  镇政府南侧紧邻两河口镇粮站,占地面积0.82公顷。

  镇区北部西米路沿线有法庭、派出所。

  (二)教育机构用地

  1.中学

  镇区有1所中学,为两河口中学,位于铁路以上。

  2.小学

  镇区内有一所中心小学。

  中心小学占地约1公顷。

  3.幼儿园

  镇区无幼儿园。

  (三)医疗保健机构现状

  镇区有两河口镇卫生院,占地约5亩。

  (四)商业金融用地现状

  现有商业基本沿过境路形成,以街为市。

  (五)集贸市场用地现状

  两河口仅有一处畜禽交易市场,占地约1.5亩。

1.7镇区工程设施现状

  (一)公用工程用地现状

  1. 供水现状

  镇上没有统一供水的水厂,供水难是两河口镇很严重的问题。

  2. 排水现状

  镇区内无污水处理设施,排水方式为雨污合流明沟排放。

  3.供电现状

  两河口供电所的变电站位于东南部铁路附近,为镇区生活用电电源。

  4.电信现状

  全镇通信发达,有电信、移动、联通、铁通等网络。

  5.燃气现状

  镇区内无燃气管道,现状使用能源主要为煤和电。

  (二)环卫设施现状

  镇区无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设施。

  (三)防灾设施现状

  镇区内无消防站等防灾设施。

1.8镇区交通现状

  (一)对外交通

  成昆铁路自镇区东侧穿越而过,设有两河口火车站。

  西(昌)米(市)为过境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为7米。

  (二)内部道路

  镇区内部主要道路有西米路至镇政府、小学、中学,其余道路均为土路。

1.9地震、地质灾害现状

  (一)地质灾害

  靠孙水河流域高差较大,而且经过8.31喜德特大洪灾后,对整个两河口镇孙水河沿线冲击损坏较大,地质稳定性差。

  (二)地震灾害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喜德县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因此,两河口镇抗震设防烈度按8度设

2城镇发展战略

2.1发展条件

  城镇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系统,它的发展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城镇的发展取向和策略,将受到大区域环境的多层次的影响,只有将城镇置身于区域网络体系之中,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定位。

  (一)、优势条件

  1.地理区位及交通优势

  两河口镇地处喜德县东南部,距喜德县18公里。成昆铁路由北向南贯穿两河口,可直达北京、成都、昆明、重庆、西安等城市。在两河口镇设有火车客运站。

  西米公路穿两河口镇区而过,使两河口镇依托对外联系轴线接受城市的经济辐射,同时将两河口镇的社会经济影响辐射到周围乡镇,带动镇域经济发展,加快中心镇的人口和产业要素集聚。

  2.产业优势

  2006、2007年的统计年鉴显示,与其同等级中心镇比较,两河口镇的水果产业和农业都较靠前,具有明显的优势。

  同时,两河口镇的蜡虫种植产业独具一格,在全凉山州其是种植规模是独一无二的。

  3.水资源充沛

  两河口镇西南侧即是水量充沛的孙水河,其径流可满足农业灌溉的需要,

  (二)制约因素

  1.用地发展制约

  孙水河在两河口镇西南侧蜿蜒而过,成昆铁路在两河口境内贯穿三次回头弯而过,使得镇区用地沿东西向发展困难。

  2.土地利用率不高

  两河口镇区现状用地布局分散,住宅以一层为主,土地利用率低,不利于镇区成规模、集约化发展。

  3.内部道路系统不完善

  小城镇道路由于机动车流量不大、车速较低,居民出行主要依靠自行车和步行,因此其道路网(含支路、巷路)密度可以略高,可达8—13km/ km2。两河口镇区道路网密度基本低于规划的基本要求,并且道路不够通畅,道路等级不分明,分工不明确,没有人行道。

  4.配套设施滞后

  镇区内没有文化娱乐场所与公共活动开敞空间,镇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滞后,多为上个世纪80年代建成,同时缺少汽车站、消防站等基础设施,没有统一的排水系统。配套设施建设的滞后,不利于城镇环境的改善,不能满足镇区日益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舒适空间和精神生活的要求。

2.2规划基本原则

  根据两河口镇的发展条件与前景,规划以现代化、高起点、高标准为制定跨世纪城镇发展的指导思想,具体原则如下:

  1.区域协同、镇村协调发展原则

  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镇村经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与孙水河谷流域内其他乡镇协同发展,与镇域内各村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2.可持续发展原则

  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科学布局,坚持综合、长期、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土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持续性协调发展。

  3.市场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资源合理配置,在政府的协调和引导作用下保证城镇社会、经济、环境综合协调发展。

  4.因地制宜原则

  结合自然条件,充分发挥地形优势,强化地域特色,确定主导产业,走特色发展之路。

  5.集约性原则

  集约利用资源,节约资源,保护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促进镇村集约化发展。

2.3规划目标

  1、总体规划目标

  (1)镇区

  建设成为与米市水库相配套的集农业、商贸、综合服务为一体的集镇。

  (2)镇域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镇区及周边村落为商贸和第三产业为主;沿孙水河流域发展观光农业;平坝地区主要以农贸为主,高山、二半山建设畜牧养殖基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多元化,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2、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总是在外部激发因素和内部萌生潜能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因此两河口社会经济的发展战略,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需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共同体之中,另一方面又需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及潜力。围绕着建设田园式新型城镇的目标,逐步实现传统农业的更新替代,大力发展高层次的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城镇布局,提高其营运效能,以实现综合性多元化城镇功能结构转变,把两河口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城镇。

  3、城镇规划建设的具体目标

  (1)城镇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城镇用地集中紧凑,建设有机协调,城镇规划具有较高起点和较高水准。

  (2)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和发展方向,提供可选择的发展用地,以适应城镇近、远期发展。

  (3)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完备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

  (4)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商业金融贸易等公共设施完善,以提升城镇服务功能。

  (5)组构具有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便捷内外交通体系,为城镇提供高效率客货交通运输条件。

  (6)注重旧城的保护和更新,加快旧区改造,提高和改善居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环境质量。

  (7)强化城镇特色创造,积极保护古镇历史文化,开发旅游产业,形成良好绿化系统,创造具有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

2.4 城镇发展战略及实施举措

  (一)城镇发展战略

  1、高速度增长战略

  经济增长的高速度是早期城镇发展中“第一优先的经济论题”。两河口镇若要完成城镇的迅速飞跃,必须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这是形势的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这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2、以人为本,追求生活质量发展战略

  经济高速增长虽然可以完成初期城市化,但产业结构和居民的生活水平却没有实质性的改善。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以后国民经济的增长不再完全依赖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而更注重教育、保健、营养、收入分配、土地制度等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信息化战略

  信息化发展战略是根据世界性新技术革命的趋势,而采用的战略,面对技术发展的势态,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更为重要的信息化。信息化需要知识,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和结果,就是智力产业的发展。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就是要发展智力普及部门,要收集、获取、发现并使用先进的信息,转化为新的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实现新的发展。

  4、环境战略

  下一世纪不仅是人才、科技的竞争,更是环境的竞争。之所以提出发展为田园城镇的目标,在于两河口镇有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依山傍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类对自然界的尝取和破坏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城市的发展赖以生态的基础将不同程度的受到限制。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开发利用不仅是功在千秋的高瞻远瞩,也是利在当代的迫切需求。

  (二)实施战略的举措

  1、城镇规模化,即城镇的人口和用地和经济总规模有一个突破。通过对城镇片区的重组,建设较高水准和规模的城镇,充分发挥规模化的聚集效益。

  2、结构协调化,即城镇产业结构化比例协调。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质和扩大经济总量,形成有特色的三产结构。

  3、村镇等级化,即合理调整人口空间分布,城镇等级明显,通过对新城区和中心的重组与开发建设,使村镇等级明确优化,实现有序化工,自成空

  间网络。

  4、发展持续化,即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5、城镇特色化,弘扬开拓进取的精神,建设全新的两河口镇。

  6、进程跳跃化,即不是平缓地上升,而是有突变的发展模式。

3人口规模预测

  人口规模是确定城市用地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基本依据,科学合理地预测人口规模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发挥城市规划控制作用的前提条件。

  针对两河口的实际情况,确定人口预测的公式为:

  Q=Q0(l+K)n+P +q

  式中  Q --- 总人口预测数(人);

  Q0 --- 总人口现状数(人);

  K --- 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P --- 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 --- 规划期限(年).

  (一)镇域人口

  2011年底,全镇总人口13762人。根据 2006-2011年的人口增长情况,现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约为10.6‰。人口计生委曾在2007年预测,从2008年开始,“双峰叠加”的生育小高峰将持续十几年,同时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生育政策,远期到203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同时,两河口镇作为农业生态旅游地,将吸引一部分外来人口入驻,确定镇域的机械增长率远期达到30人/年。

  则 远期镇域人口   Q2030 = 13762× (1+9‰)18 + 30 × 4= 16078 (人)

  到2030年,镇域内人口约为 16710人。

  (二)镇区人口预测

  2011年底镇区人口为18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远期到2030年考虑镇区的机械增长人口主要为农村向城镇转移的人口和因企业入驻增加的外来人口。取到2030年镇区的机械增长人口为150人/年。

  则 远期镇区人口

  Q2030 = 1800 × (1+6‰)18+ 150 × 18=4700(人)

  到2030年,镇区内人口约为4700人。

  (三)城镇化水平预测

  2011年底,两河口镇镇域人口为13762人,镇区人口为1800人。城镇化水平以镇区人口占镇域总人口的比例为主要依据,按此口径计算两河口镇现状城镇化水平为13.1%。

  预测两河口镇2030年镇域人口为16710人,镇区人口为4700人。

  按“城镇人口占镇域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城镇化水平,则两河口镇远期城镇化水平达到28.1%。

4村镇体系规划

  一、镇域发展现状特点

  1、城镇社会经济发展已具较高水平,城镇化水平较高。镇区中心地位突出,已基本能起到引导和促进镇域经济发展作用。

  2、各级中心村之间专业职能不强,缺乏必要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处于松散联系状态。

  3、镇域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不高,道路、给排水等尚不成体系。

  4、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不够。

  二、镇域发展战略

  树立大区域观点,依据整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两河口镇域发展战略要点如下:

  1、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即向城乡融合型经济发展,镇村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方面协调发展,形成整体化经济网络结构。

  2、努力形成集约化农业生产体系,增加科技含量,发展高新及外向型农业,并可适当发展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集团型农业。

  3、合理使用土地,协调各村规划布局,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逐步实行并村重点,集约使用土地,改善居民生活设施水平及生活质量。

  三、镇域村镇体系规划战略目标及指导思想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集聚,城镇规模不断增加,规划在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努力使村镇体系结构得到改善,逐步朝“高水平–––––网络化” 方向发展,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协调,独具特色的村镇体系。依据这一发展目标,制订村镇体系规划指导思想如下:

  1、加强中心区的发展,培养增长极核。集中资金及资源,优化发展镇域区,强化其中心职能,提高其对镇域的经济辐射能力,以镇区镇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点线面结合,形成全方位的空间开发格局,建立“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的村镇体系结构。

  3、充分利用各类基础设施,依托镇域内交通干线形成镇域经济要轴。

  4、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加强镇城区与各村及村村之间的横向联网,建立功能明确、富有特色的经济协作区。

  四、镇域村镇体系发展布局

  依据规划期内镇域城镇化水平和村镇发展的条件和可能,考虑原有的自然增长和“集镇城市化,乡村集镇化,”的发展趋势,确定两河口镇村镇体系布局形态和等级体系。规划村镇分三级:

  第一级:中心镇区。两河口镇政府驻地,全镇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综合中心。依托其现有基础,通过行政与政策的导引,进一步完善公共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使其形成全镇村镇体系的核心。

  第二级:中心村。中心村的主要职能是聚集一定的专项产一,加强村镇经济联系,促进镇域经济协调一体发展。

  第三级:基层村。根据各自然村的具体情况,逐步实现自然村的迁村并点,形成基层村。

  五、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各村应按有关标准规划建设文化教育、社会福利、商业服务、农业服务等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坚持方便村民的使用和高质量相结合,不要求各村建立“小而全”的服务设施,根据需要和项目特点,可以若干村共同建设某些设施。每个中心村应设村委会设施,内含村委会、农技服务站、文化活动站、保健站、幼托班等内容。

5镇域总体规划

  一、体系结构

  (一)镇村体系等级结构

  根据镇区和各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将镇村分为三个等级:

  中心镇 —— 镇区;

  中心村 —— 洛呷村、波振村;

  基层村 ——其余村。

  (二)镇村体系规模结构

  通过对人口的分析测算,镇域镇村规模结构分三个等级:

  (1)镇区

  (2)0.1~0.15万人村

  (3)0.1万人以下村

  二、空间布局

  全镇以西米路和成昆铁路线为主要经济发展轴,分为南北两个产业区。

  规划形成“一心、一轴、两片”产业布局结构。

  1、一心

  指两河口镇镇区,为全镇的发展核心,是带动两河口镇整体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主要为城镇居民提供各项配套服务设施,重点发展商贸、房地产、休闲娱乐等多种服务业。

  2、一轴

  即孙水河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轴,通过该轴线加强与周边乡镇的互动、协同发展,同时加强

  两河口镇内部南北两个产业片区之间联系。主要依托西(昌)米(市)路及孙水河,带动靠孙水河区域,大力发展特色蔬菜种植、特色林果种植,形成会两河口镇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轴线。

  3、两区

  南北部畜牧畜牧养殖及经济林木种植片区。

  三、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对镇域内公共设施进行配置,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逐步改造建设,并依据《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和上层次规划的要求,按村镇体系层次分级配置,不断完善。

  规划镇区和各村的公共设施具体配套如下:

项目

镇区

洛呷村

波振村

其它村

镇政府

村委会

派出所

税务所

信用社

中学

小学

幼儿园

文化站

活动室

卫生院

卫生站

  四、镇域公用工程规划

  (一)给水规划

  1.用水量预测

  根据《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城镇人均综合用水量采用 300升/人·日。根据人口规模预测,到2030年镇区人口达到4700人,则镇区生活用水量为1410m³/日。

  2.水源地选择

  拟在两河口村,以优质的山泉水为水源,采用BOT模式,建设一座日产1500吨水的自来水厂,供镇区生活用水使用。各村的水源引自山泉水或井水。

  规划镇域人均综合用水量采用150升/人·日。将生活用水进行统一处理、统一供给,使生活用水水质达到国家相应标准。工业用水尽量采用地表水或地下潜水。

  (二)污水规划

  1.污水量预测

  城镇生活污水量按照生活用水量的90%计算,工业废水量取平均日工业用水量的85%计算,其排放方式为厂矿自建污水处理站方式进行处理后排放。冲洗街道、浇洒绿化和消防用后水,因其性质与雨水相似,故将其并入雨水考虑。则

  镇区污水量 = 1410 m³/日×90% = 1269m³/日

  2.污水处理厂位置及规模

  规划在镇区西南部设置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镇区排放的污水。

  其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量1300 m³/日。

  3.排水管网规划

  ① 污水管道沿道路敷设。

  ② 污水主干管布置在集水线上或地势较低的街道上。

  ③ 尽量利用现有污水截污干管,污水管道在道路下。

  ④ 结合污水管线走向和自然地理条件及建设时序,污水管道埋深超过5.0—6.0 m设置污水提升泵站。

  4.雨水量计算

  雨水量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Q=q·ψ·F

  式中 Q——雨水量(L/s):

  q——暴雨强度(L/(s·h));

  ψ——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ha)。

  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的径流系数表,本规划区径流系数ψ 取0.45。

  暴雨强度计算采用西昌市暴雨强度公式。

  设计暴雨重现期根据不同用地性质,采用P=1-3年。

  5.雨水管道布置

  (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尽量采用正交式布置管线,同时尽量保证重力自流排水。

  (2)结合街区级道路规划布置。雨水管道应平行道路敷设,宜布置在人行道或草地带下,不宜布置在快车道下。

  (三) 电力规划

  1.用电量预测

  预测两河口镇远期人均年用电量达到2500 kw·h,则镇区年用电量为:

  2500 kw·h/人 ×4700人 = 1175万kw·h

  2.供电电源规划

  位于镇区东面供电所的变电站,规划保留该变电站供两河口镇区生活用电。

  3.电力线路规划

  1. 高压线路尽量短捷,减少线路电荷损失,降低工程造价。

  2. 保证高压线路与居民、建筑物、各种工程构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留出高压走廊地带。单回35KV架空线的走廊宽度控制在12-20米。

  3. 镇区高、低压配电线路应同杆架设,并尽可能做到是同一电源。

  (四) 电信规划

  以移动、电信、联通公司为主体,加快通讯工程建设,建成高效、便捷的通讯网络。

  (五) 供气规划

  镇区内无燃气管道,现状使用能源主要为煤和电。

  规划远期镇区采用管道供气,气源来自县城的燃气集中供应站,推动沼气、液化气在乡村的使用。

  (六) 垃圾处理场建设

  拟在镇区西北部西米公路以下建设垃圾处理场。

  (七) 教育工程

  以第二轮教育十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实施学校改扩建工程,保留铁路以上两河口中学,对两河口小学靠成昆铁路线太近,拟往外迁移。

  (八) 医疗工程

  以两河口镇卫生院为载体,实施医院改扩建工程,建成一所能够满足新城镇居民卫生医疗保健需要的综合型医院。

  (九) 文化体育广场工程

  拟靠镇区中心综合服务片区建设文体广场一处。

6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一、环境保护规划

  (一)环境保护原则

  1.坚持经济建设、城镇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2.以经济发展战略为指导,制定的环境质量远景目标要在在城镇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

  3.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充分考虑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平衡,促进城镇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4.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5.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二)环境空气质量保护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分级标准,规划区内生活区范围属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区,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工业区范围属于环境空气质量三类区,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三级标准。

  生活区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年平均浓度值不得高于0.20mg/m³,日平均浓度值不得高于0.30 mg/m³;二氧化硫(SO2)的年平均浓度值不得高于0.06 mg/m³,日平均浓度值不得高于0.15 mg/m³。

  企业应当优先采用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产生。工业区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年平均浓度值不得高于0.30mg/m³,日平均浓度值不得高于0.50 mg/m³;二氧化硫(SO2)的年平均浓度值不得高于0.10 mg/m³,日平均浓度值不得高于0.25 mg/m³。

  空气中其它各类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应遵循《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的相关规定。

  (三)声环境质量保护

  因镇区内有成昆铁路穿越,故镇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4a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标准,昼间的环境噪声声级限值为70dB(A),夜间的环境噪声声级限值为55dB(A)。若有夜间突发噪声,则其最大声级超过环境噪声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 dB(A)。

  工业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3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标准,昼间的环境噪声声级限值为65dB(A),夜间的环境噪声声级限值为55dB(A)。

  (四)水环境质量保护

  通过减少污水排放量和提高污水处理率来控制水体污染。

  工业企业应采用科学先进的生产工艺,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清洁生产方式,提高循环利用率,使工业污水的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合理规划污水管道,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对经过妥善处理的污水可用于农田灌溉或其它市政用水。

  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1.一级保护区的水质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地表水二类环境质量标准;

  2.二级保护区的水质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地表水三类环境质量标准;

  3.准保护区的水质按国家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三类标准控制。

  二、环境卫生规划

  (一)垃圾处理

  城镇生活垃圾主要通过垃圾收集点和垃圾车收集,近期采用非分类手集方式,远期采用分类收集方式。

  垃圾通过垃圾清运车收集后运输到垃圾填埋场, 采用卫生填埋处理工艺,填埋后垃圾压实。

  (二)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公共厕所

  根据《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 27-2005》的公共厕所设置数量指标表设置公共厕所。

  

  公共厕所的粪便严禁直接排入雨水管、河道或水沟内。有污水管道且下游建有污水处理厂的地区,应排入污水管道;没有污水管道的地区,应建化粪池等排放系统。

  2.垃圾收集点

  根据《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 27-2005》的规范要求,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m。有害垃圾必须单独收集、单独运输、单独处理,其垃圾容器应封闭并应具有便于识别的标志。

  3.垃圾填埋场

  在镇区西北部西米公路以下建设垃圾处理场,填埋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需保持500m以上的距离,距河流和湖泊保持50m以上的距离。

  填埋场必须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同时还应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区。

  4.环卫所

  在镇区设置环卫所,环卫所设在镇政府的用地内。

7综合防灾规划

  一、防洪规划

  (一)防洪规划原则

  遵循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全面考虑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相互协调。

  (二)防洪标准

  规划山洪按重现期10年设防;江河防洪按重现期20年设防。

  (三)防洪措施

  1.根据最高洪水位或汛期浪高等在东大堰河道两侧修建防洪堤, 防洪堤堤顶标高为设计洪水位加上超高。

  2.堤线布置必须统筹兼顾上、下游和左、右岸,沿地势较高、房屋拆迁工作量较少的地方布置。堤的转弯半径一般为5~8倍的设计水面宽,应避免急弯和折弯。

  3.对河道中阻碍行洪的障碍物进行清理。

  二、消防规划

  (一)消防工作的方针

  城镇消防工作的方针是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一方面,在城镇布局、建筑设计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和防止火灾灾害;另一方面,应健全消防队伍和消防设施的建设,在发现火灾时能够及时扑救。

  (二)消防措施

  1.合理布局消防站、消火栓、消防水池、消防给水管道等消防设施。

  2.城镇建筑布置必须按照现行的《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设置必要的消防通道,以保证消防车量能够靠近建筑物。

  3.城镇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应按照有关规范进行防火设计,提高其耐火等级和内部消防能力,减少火灾发生和蔓延的可能性。

  4.建立完善的消防制度,普及消防知识。

  (三)消防设施规划

  1.消防站:在镇区设置一座二级普通消防站,且设火警专用电话。消防站的设置要求在接警5分钟后消防队可达责任区的边缘,消防站责任区面积宜为4~7km2。

  2.消火栓:沿道路设置室外消火栓,消火栓间距应不大于120m,其服务半径不宜超过150m,尽量靠近十字路口设置。不能以密设消火栓的方法来减低道路应有的供消防车通行的宽度要求。

  3.消防通道:消防车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160m,路面宽度不得小于4m。当消防车通道上空有障碍物跨越道路时,路面与障碍物之问的净高不得小于4m。当建筑物的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宜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通道。

  三、抗震减灾规划

  (一)抗震标准

  两河口镇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二)疏散场地规划

  规划利用公共绿地、广场等空地作为避震疏散场地,紧急疏散场地面积人均不小于1㎡,固定疏散场地面积人均不小于2㎡,疏散人群至疏散场地的距离不宜大于500m。主要疏散场地应具备临时供电、供水并符合卫生要求。

  (三)抗震规划措施

  1.通信、医疗、消防、公安、工程抢险等部门和单位应分布在建成区内可受灾程度最低的地方,或者提高其建筑的抗震等级,并有便利的联系通道。

  2.道路、供水、供电等工程应采取环网布置方式。

  3.镇区人员密集的地段应设置不同方向的四个出入口。

  4.抗震防灾指挥机构应设置备用电源。

  5.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和工程设施应按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进行设防。现有建筑物、构筑物和工程设施应按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进行鉴定,提出抗震加固、改建和拆迁意见。

  6.生命线系统工程应加强抗震措施。

  (四)抗震设施规划

  (1)疏散通道: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5m,一般为城镇主干路。

  (2)疏散场地:疏散场地应布置在地势较高,不易积水的地区,应远离火灾、爆炸和热辐射源,无崩塌、地裂与滑坡危险,易于敷设临时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

  四、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一)地质灾害现状

  两河口镇位于孙水河流域,由于8.31喜德特大洪灾对两河口镇去地形冲击较大,多出均呈现高坎、松软地貌,易发生垮塌危害

  (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 做好排水、修筑土埂、平整坡面,降低坡面的汇流速度;
  2. 做好孙水河河堤加固。

8近期建设规划

  一、近期建设目标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2017年,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两河口镇基本建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的现代新城区。

  二、规划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城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注重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完善,分步实施。

  三、近期建设时限及规模

  近期建设时限:2012 — 2017年

  近期建设规模:到2017年,镇区人口为2600人。

  四、近期建设实施步骤

  1.2013年完成孙水河堤加固,城镇道路改造,通讯工程。

  2.2014年完成过境路沿线建设,自来水厂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垃圾处理场建设。

  3.2015-2016年完成镇区内部道路建设、文化体育广场工程。

  4.2017年完成教育、医疗工程,服务区建设。

9规划实施管理与建议

  一、规划管理原则

  1.规划区内的规划建设活动必须以总体规划为依据,服从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

  2.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严格规划管理,加强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3.发挥基础设施对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

  4.利用市场机制广泛吸纳社会投资,为社会资金投入和商业经营性开发创造条件。

  5.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除执行本规划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和规范要求。

  二、规划实施建议

  1.规划实施过程中应以政策为指引,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促进城镇建设。

  2.加强城镇企业的集中集聚,促进城镇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3.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吸引外界对城镇的资金投入。

  4.制定完善的城镇居民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5.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强化市政管网建设,为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持的基础。

10附则

  一、 生效和变更

  本规划自喜德县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生效。批准后的规划,不得擅自改动,确需变更时,应征得原审批机关同意并备案。

  二、解释权及其它

  本规划最终解释权属喜德县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由喜德县规划和建设局负责实施。

  凉山州喜德县两河口镇总体规划

  LIANG SHAN ZHOU XI DE XIAN LIANG HE KOU ZHEN ZONG TI GUI HUA

  规划文本

  规划图集

  规划说明书

  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分院

  2013年6月

  

  第一部分  规 划 文 本

  

  第二部分  规 划 图 集

  

  两河口镇总体规划图集

  1两河口镇区位关系图

  2两河口镇镇域现状图

  3两河口镇镇域产业布局规划图

  4两河口镇镇域体系及基础设施规划图

  5镇区地形分析图

  6镇区综合现状图

  7镇区建筑质量分析图

  8镇区用地布局规划图

  9镇区功能结构分析图

  10镇区道路系统规划图

  11镇区道路工程规划图

  12镇区燃气供水规划图

  13镇区排水工程规划图

  14镇区电力电信工程规划图

  15镇区绿化景观规划图

  16镇区环卫设施规划图

  17镇区综合防灾规划图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2

  第三章  产业发展规划…………………………………………………………………………………………………………………………………………………………………2

  第四章  镇域总体规划…………………………………………………………………………………………………………………………………………………………………3

  第五章  镇区性质与规模………………………………………………………………………………………………………………………………………………………………4

  第六章  镇区功能结构与用地布局规划………………………………………………………………………………………………………………………………………………4

  第七章  镇区道路交通规划……………………………………………………………………………………………………………………………………………………………5

  第八章  镇区绿化景观系统规划………………………………………………………………………………………………………………………………………………………6

  第九章  镇区公用工程规划……………………………………………………………………………………………………………………………………………………………6

  第十章  镇区综合防灾规划……………………………………………………………………………………………………………………………………………………………8

  第十一章  附则…………………………………………………………………………………………………………………………………………………………………………8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随着两河口经济的阔步发展,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城镇建设面临着各种机遇和矛盾,如区域经济发展、人口、土地、环境、城乡空间结构形态等。同于种种原因,城镇建设还存在布局混乱、建设用地紧缺、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城镇的建筑发展,因此,面对我国的改革开放、积极繁荣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城镇建设并进而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必要对城镇的未来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面向21世纪,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和房地产业加速发展的需要,创造高质量的城镇环境,处理好城镇近、远期的空间布局,搞好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建设,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现产业强镇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两河口镇的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加快镇区建设步伐,尽快完善功能、改善城镇人居环境,综合协调城镇各项建设,特编制《凉山州喜德县两河口镇总体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

  (4)《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5)《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年2月);

  (6)《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及其《补充规定》;

  (7)《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建村2010第184号。

  第3条 规划指导思想

  整体效益最大化

  坚持可持续发展

  城镇与农村协调

  竞争与互补并存

  第4条  规划原则

  1、城乡一体化原则

  以区域统筹的战略眼光,跨区域统筹人口、产业和社会综合发展,以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

  为契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龙头,积极主动地融入城乡一体化进程之中,推动城镇化进程。

  2、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原则

  科学地确定发展方式和目标,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

  3、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原则

  充分分析两河口镇的实际条件,从客观实际出发,科学地制订各项规划指标及各项指标内容,

  合理引导城镇建设和发展,节约土地,合理布局各种用地。

  4、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原则

  重视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处理好近期实际发展需要和远期城镇合理布局要求之间的关系。

  第5条  规划期限

  1、近期:2012年—2017年;

  2、远期:2018年—2030年。

  第6条  规划区范围和层次

  1、规划层次:镇域总体规划和镇区建设规划。

  2、规划范围

  (1)镇域总体规划范围:两河口镇所管辖的14个行政村。

  (2)镇区建设规划范围:东邻两河口开关站,西至火觉莫村,北抵成昆线,南靠孙水河。规划控制范围61.43公顷。

  第7条  规划重点

  1、论证城镇发展目标,确定发展性质

  2、探索社会经济发展思路,完善镇村空间结构

  3、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健全综合服务功能

  4、建设生态绿化系统,提高全镇环境质量

  第8条 强制性条文

  凡在本规划区范围内从事各项规划编制、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和开展各项建设活动,包括农

  村居民点建设等,均应执行本规划。同时,本规划对镇域范围内的村镇体系发展布局、风景区

  建设、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具有深化和补充完善作用。文中带有下划线和加粗的内

  容为强制性内容。

  • 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

  第9条  发展战略

  根据两河口镇在喜德县总体发展格局中的区位条件和自身的优势及制约因素,两河口镇

  社会经济发展必须确立“依托农业,全面发展;完善功能,辐射周边;商贸立镇,要素集聚;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第10条 发展目标

  1、总体规划目标

  (1)镇区

  建设成为与米市水库相配套的集农业、商贸、综合服务为一体的集镇。

  (2)镇域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镇区及周边村落为商贸和第三产业为主;沿孙水河流域发展观光农业;平坝地区主要以农贸为主,高山、二半山建设畜牧养殖基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多元化,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2、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总是在外部激发因素和内部萌生潜能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因此两河口社会经济的发展战略,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需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共同体之中,另一方面又需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及潜力。围绕着建设田园式新型城镇的目标,逐步实现传统农业的更新替代,大力发展高层次的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城镇布局,提高其营运效能,以实现综合性多元化城镇功能结构转变,把两河口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城镇。

  3、城镇规划建设的具体目标

  (1)城镇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城镇用地集中紧凑,建设有机协调,城镇规划具有较高起点和较高水准。

  (2)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和发展方向,提供可选择的发展用地,以适应城镇近、远期发展。

  (3)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完备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

  (4)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商业金融贸易等公共设施完善,以提升城镇服务功能。

  (5)组构具有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便捷内外交通体系,为城镇提供高效率客货交通运输条件。

  (6)注重旧城的保护和更新,加快旧区改造,提高和改善居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环境质量。

  (7)强化城镇特色创造,积极保护古镇历史文化,开发旅游产业,形成良好绿化系统,创造具有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

  第三章  产业发展规划

  第11条 产业发展思路

  根据不同的产业类型、功能特点及交通枢纽优势,全力发展农副产品交易、商贸物流服务业,以农副产品交易为基础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支持发展商贸产业,

  笫12条 产业布局规划

  规划形成“一心、一轴、两片”产业布局结构。

  1、一心

  指两河口镇镇区,为全镇的发展核心,是带动两河口镇整体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主要为城镇居民提供各项配套服务设施,重点发展商贸、房地产、休闲娱乐等多种服务业。

  2、一轴

  即孙水河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轴,通过该轴线加强与周边乡镇的互动、协同发展,同时加强

  两河口镇内部南北两个产业片区之间联系。主要依托西(昌)米(市)路及孙水河,带动靠孙水河区域,大力发展特色蔬菜种植、特色林果种植,形成会两河口镇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轴线。

  3、两区

  南北部畜牧畜牧养殖及经济林木种植片区。

  第四章  镇域总体规划

  第13条 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1、人口

  (1)镇域人口:2011年为13762人,2030年为16710人;

  (2)镇区人口:2011年为1800人,2030年为4700人。

  2、城镇化水平

  2011年为13.1%,2030年达到28.1%。

  第14条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两河口镇的镇村体系分为中心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

  1、中心镇:即两河口镇镇区,人口规模1800人。

  2、中心村:即洛呷村、波振村,人口规模均为l500人。

  3、基层村:即除中心村外的其他村,人口规模为1000--2000人。

  第15条  镇域居民点布局规划

  新村建设人口规模共分为三类,即特大型、大型和中型:

  (1)特大型:人口规模大于lO00人(约200户以上),主要针对乡镇驻地村、农村综合

  体及中心村。

  (2)大型:人口规模600-lO00人(约150-200户),主要针对中心村或基层村。

  (3)中型:人口规模200--600人(约50--150户),主要针对基层村。

  (4)小型:人口规模100--200人(约30--50户),主要针对适度集中的居民点。

  第16条 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配置原则

  (1)按镇规划标准的要求,根据村镇分级,配置公共设施。

  (2)公共服务设施在满足有利生产与方便生活的同时,注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3)镇区和中心村经过规划逐步建成较集中的商业服务网点。

  第17条 镇域交通规划

  1、对外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重点改善两河口至喜德县城和至米市的县道路面状况,增加路幅宽度,部分路段截

  弯取直。

  2、内部交通规划

  规划期内改善路面质量,提高道路等级,整修机耕道,逐步形成环网,做到村村通公路。

  3、交通设施规划

  规划期内将在镇区西北部新建长途客运站一处,保证客货运输流畅、中转及时。同时在镇区西北部结合对外交通道路增设加油站一处。

  第18条  镇域环境保护规划

  1、环境保护目标

  在规划期间,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把资源开发与保护和节约使用结

  合起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环境保护指标

  (1)水环境指标:孙水河和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三类水质标准。

  (2)大气环境指标:城镇空气质量总体保持国家二类标准。

  3、环境污染防治及治理措施

  (1)控制镇域内的工业污染,特别矿产开发对山体林地的破坏。

  (2)工业废水处理率达l00%,其中处理达标率为l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50%o

  (3)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超过50%,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超过80%o

  (4)密切注视大桥工业园区的工业废气、工业污水处理和排放情况,必须实现达标排放。

  (5)严禁发展重污染工业,镇域大气总体质量保持二级。

  (6)有效控制对基本农田、一般农地区、林地、园地、水体、丘陵、山地的开发,尽量

  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植被和自然生态状况,营造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7)完成全部陡坡耕地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综合治理水土流失,

  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创造“生态示范镇”。

  (8)加快绿化防护带的建设工程。

  (9)严格控制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建设用地,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坚持土地资源

  与土地资产管理并举,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

  第19条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空间管制分区

  镇域土地划分为三大类: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

  (1)禁止建设区(禁止发展的区域或居民点)

  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地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保护区、坡度大于25度的

  水土保持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大型基础设施通道控制带、水体河流控制区、地震断裂带以及其他需要控制的地区。

  (2)限制建设区(限制发展的区域或居民点)

  包括经济林、一般农田、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坡度介于15度和25度

  的水土保持区、行洪滞洪区、乡村风貌保护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等。

  (3)适宜建设区(引导发展的区域或居民点)

  适宜建设区为除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外的地区。

  2、空间管制措施

  (1)禁止建设区管制要求:严格控制,原则上禁止修建任何建构筑物。

  (2)限制建设区管制要求:各类建设活动必须进行严格审批,控制各项建设活动,保持

  生态环境的平衡。

  (3)适宜建设区管制要求:依据各类规划进行建设,对城乡建设基本没有限制要求。

  第五章  镇区性质与规模

  第20条 镇区性质定位

  与米市水库相配套的集农业、商贸、综合服务为一体的集镇。

  第21条  镇区人口规模

  2012--2030年:4700人;

  第22条  镇区用地规模

  2012—2030年:用地规模61.43 hm2,其中建设用地规模37.84 hm2,人均建设

  用地规模80.51㎡/人。

  第六章  镇区功能结构与用地布局规划

  第23条  镇区功能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一轴、三片区”的功能结构。

  1、“一心”——为综合服务中心,集行政、医疗、文化、居住、商业等多功能为一体。

  2、“两轴”——即城镇商业发展轴,加强各组团之间联系、带动城镇整体发展。

  3、“三片区”——东部居住区、西部居住区、南部综合服务区。

  第24条  居住用地布局规划

  1、用地规模

  规划居住用地均为二类居住用地,总用地面积为13.23h㎡,占总建设用地的34.96%,人均用地面积为28.15㎡/人。

  2、具体规划布局

  规划居住用地主要集中东西部片区。

  第25条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规划

  1、用地规模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总面积为5.35 h㎡,占总建设用地的14.14%,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

  11.38㎡/人。

  2、具体规划布局

  (1)行政管理用地

  规划行政管理用地面积为0.89 h㎡。规划保留镇政府,法庭、派出所等进行搬迁,同时在规划区中北部及规划区中部分别新增一处办公用地,作为预留办公。

  (2)教育机构用地

  规划教育机构用地面积为1.12 h㎡。规划保留两河口中学,两河口小学外迁,同时在靠近小学增设一处幼儿园。

  (3)文体科技用地

  规划文体科技用地面积为0.15h㎡。规划在镇区中部设置一处文体用地,统一安排展文化馆、图书馆及相关文化科技设施。

  (4)医疗保健用地

  规划医疗保健用地面积为0.24h㎡。本次规划对两河口卫生院在保留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同时在各居民小区增设医疗保健站和诊所。

  (5)商业金融用地

  规划商业金融用地面积为2.51 hm2。主要聚集于镇区中部,各商业金融建筑主要沿城镇主

  干道、次干道布置以满足城镇功能需要,同时也有利于形成良好街景、市容市貌。

  (6)集贸市场用地

  规划集贸市场用地面积为0.44 hm2(包含农产品交易和畜牧产品交易)。

  第26条  道路广场用地布局规划

  1、用地规模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7.17hm2,占总建设用地的18.95%,人均道路用地15.26 ㎡/人。

  2、具体规划布局

  (1)道路用地

  规划道路用地面积为6.7 hm2。规划在镇区内形成明确的网格加环路的城镇道路系统,主干路、次干路以及支路体系明朗、交通使捷。

  (2)广场用地

  规划广场用地面积为0.47 hm2。

  第27条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布局规划

  2、电信支局:规划保留原电信支局通信线以光缆传输为主。

  规划工程设施用地0.3 hm2,占总建设用地的0.8%,人均工程设施用地0.64 m2/Jk。

  第28条  绿地布局规划

  规划绿化用地充分利用两河口镇镇区周边的自然景观资源,形成具有山水城镇特色的整体绿化系统。规划绿地面积为10.97 hm2,占总建设用地的29 %,人均绿地用地23.34 m2/人。

  第七章  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第29条  道路系统规划

  1、路网结构

  镇区道路遵循“功能明确、等级分明、联系合理、方便使用”的原则,形成“四横、三纵”的路网结构。

  2、规划道路网指标

  规划镇区道路用地6.7hm2,占建设用地的17.7%,人均道路为14.25 m2/人。

  3、道路系统规划

  镇区道路网分为“主干路一一次干路一一支路“三个级别。

  4、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1)停车场

  本次规划共设置1处公共停车场,位于西南部过境路以下。

  (2)客运站

  规划增加汽车客运站,占地面积为0.58 hm2,作为镇区的对外交通设施。

  (3)加油站

  结合过境公路及长途汽车客运站在镇区西北部设置加油站l处。

  第八章  镇区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第30条  镇区绿化系统规划

  1、绿地指标

  规划绿地面积10.97hm2,人均绿地面积23.34 m2/人。

  2、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主要以滨河公共绿地和广场绿地为主。

  3、居住区绿地及专用绿地

  建立各级居住区公共绿地,充分利用零散用地种植花木,美化城镇生态环境,基本没裸露泥土。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等公共建筑用地的范围内,绿化覆盖率不低于总面积的30%。

  4、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主要分布于镇区孙水河侧、成昆铁路线。

  第31条  镇区景观规划

  景观功能结构,规划形成“两心、两轴、两带、多点”的景观功能结构。

  (1)“两心”

  两个景观中心,孙水河与过境交通连接景观中心主要以展示自然景观为主;镇区中心区域的景观中心以展示人文景观为主,也是展示镇区风貌特色的重要场所。

  (2)“两轴”

  由沿镇区过境交通与城镇发展轴形成的两条城镇景观轴。

  (3)“两带”

  由孙水河与成昆铁路线所形成的两大防护带景观带。

  (4)“多点”

  即镇区内的多个次要景观节点。节点均匀的分布在镇区,是各个片区的主要空间节点。

  第九章  镇区公用工程规划

  第32条  给水规划

  1.用水量预测

  根据《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城镇人均综合用水量采用 300升/人·日。根据人口规模预测,到2030年镇区人口达到4700人,则镇区生活用水量为1410m³/日。

  2.水源地选择

  拟在两河口村,以优质的山泉水为水源,采用BOT模式,建设一座日产1500吨水的自来水厂,供镇区生活用水使用。各村的水源引自山泉水或井水。

  规划镇域人均综合用水量采用150升/人·日。将生活用水进行统一处理、统一供给,使生活用水水质达到国家相应标准。工业用水尽量采用地表水或地下潜水。

  第33条  排水规划

  1.污水量预测

  城镇生活污水量按照生活用水量的90%计算,工业废水量取平均日工业用水量的85%计算,其排放方式为厂矿自建污水处理站方式进行处理后排放。冲洗街道、浇洒绿化和消防用后水,因其性质与雨水相似,故将其并入雨水考虑。则

  镇区污水量 = 1410 m³/日×90% = 1269m³/日

  2.污水处理厂位置及规模

  规划在镇区西南部设置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镇区排放的污水。

  其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量1300 m³/日。

  3.排水管网规划

  ① 污水管道沿道路敷设。

  ② 污水主干管布置在集水线上或地势较低的街道上。

  ③ 尽量利用现有污水截污干管,污水管道在道路下。

  ④ 结合污水管线走向和自然地理条件及建设时序,污水管道埋深超过5.0—6.0 m设置污水提升泵站。

  4.雨水量计算

  雨水量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Q=q·ψ·F

  式中 Q——雨水量(L/s):

  q——暴雨强度(L/(s·h));

  ψ——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ha)。

  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的径流系数表,本规划区径流系数ψ 取0.45。

  暴雨强度计算采用西昌市暴雨强度公式。

  设计暴雨重现期根据不同用地性质,采用P=1-3年。

  5.雨水管道布置

  (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尽量采用正交式布置管线,同时尽量保证重力自流排水。

  (2)结合街区级道路规划布置。雨水管道应平行道路敷设,宜布置在人行道或草地带下,不宜布置在快车道下。

  第34条  电力规划

  1.用电量预测

  预测两河口镇远期人均年用电量达到2500 kw·h,则镇区年用电量为:

  2500 kw·h/人 ×4700人 = 1175万kw·h

  2.供电电源规划

  位于镇区东面供电所的变电站,规划保留该变电站供两河口镇区生活用电。

  3.电力线路规划

  1. 高压线路尽量短捷,减少线路电荷损失,降低工程造价。

  2. 保证高压线路与居民、建筑物、各种工程构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留出高压走廊地带。单回35KV架空线的走廊宽度控制在12-20米。

  3. 镇区高、低压配电线路应同杆架设,并尽可能做到是同一电源。

  第35条 电信规划

  以移动、电信、联通公司为主体,加快通讯工程建设,建成高效、便捷的通讯网络。

  第36条 供气规划

  镇区内无燃气管道,现状使用能源主要为煤和电。

  规划远期镇区采用管道供气,气源来自县城的燃气集中供应站,推动沼气、液化气在乡村的使用。

  第37条 垃圾处理场建设

  拟在镇区西北部西米公路以下建设垃圾处理场。

  第38条 教育工程

  以第二轮教育十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实施学校改扩建工程,保留铁路以上两河口中学,对两河口小学靠成昆铁路线太近,拟往外迁移;另增设一处幼儿园。

  第39条 医疗工程

  以两河口镇卫生院为载体,实施医院改扩建工程,建成一所能够满足新城镇居民卫生医疗保健需要的综合型医院。

  第40条 文化体育广场工程

  拟靠镇区中心综合服务片区建设文体广场一处。

  第41条  镇域能源规划

  1、加大电网建设

  做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完善农村电网,大力实施无电村通电项目,优化电网结构,在

  加强主网建设的同时,同步加快中压、低压配网的建设改造,解决电网电力“送得进、落得下、

  供得上”的问题。

  2、积极推广清洁能源

  积极发展水电,加快水电开发进度;全面推进天然气、液化气、沼气等清洁能源的普及应

  用;积极推广使用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逐步推进分布式能源试点;农村地区

  大力推进推广秸秆能源化综合利用和沼气建设。

  第十章  镇区防灾规划

  第42条 防震规划

  (1)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喜德县域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规划区按喜德县域标准进行抗震设防。

  (2)镇域范围内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

  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等级,进行抗震设防。

  (3)各建筑物的设计应按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执行,减少由于地震引起的火灾、

  水灾、泥石流、滑坡、交通堵塞、疾病等的次生灾害,加强城镇防震能力。

  (4)建立地震监测、监控台站,加强地震的预震防震措施。

  (5)对化工企业、油库、高压线走廊、变电站、输油管道、输气管线等易导致严重次生

  性灾害发生的设施加强防护措施。

  (6)对疏散通道、疏散场地加强管理。

  (7)化工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化工企业建筑物、构筑物抗震设计要求。

  (8)在城镇建设、资源开发、用地布局、道路选择等方面仍然要考虑其他地区地震波及

  影响,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地震灾害引起的直接和间接损失。

  第43条 防洪规划

  (1)镇区按20年一遇洪水频率设防,镇域按10年—遇洪水频率设防。

  (2)防洪河道河堤两侧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设置防洪通道。

  第44条 消防规划

  (1)严格按照“消防队接到报警五分钟内到达责任区最远点上”的要求设置消防站,其

  责任区面积控制在4--7平方公里。

  (2)在镇区设置1个二级消防站,负责镇城范围内的消防。

  第45条 地质灾害防治

  (1)对于镇域内宜发生地质灾害区域,必须加强防范塑治理。

  (2)镇区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相关规范进行工程地质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

  具体的防治措施。

  (3)本次规划编制是在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和《地质勘探详细性报告》的情况下进行。因此,在本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由相关单位提供以上依据。

  第十一章  附则

  第46条  生效日期

  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第47条  规划修改

  本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无权变更。如确因需要对本规划进行调整时,应按规定程序进行报批。

  第48条  规划成果

  本次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其中

  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49条  解释权及其它

  本规划的解释权属喜德县城市规划管理部门。

  

  08-用地布局规划图改

主办: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人民政府
承办: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维护:喜德县政务网管中心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08104442号-2 公安机关备案号:51340003001268
网站地图 郑重申明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